中国高校多民族文学教育的考察研究

中国高校多民族文学教育的考察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多民族文学教育:高校教学设计与民族认同影响

内容简介

本研究选择中国高等院校的多民族文学教育进行考察研究,旨在探讨高校文学教育在文学理念、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等方面的设计是否符合多民族中国的文学实情,以及这样的文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对受教育者的国情认知、身份认同与民族凝聚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多元文化中的文学教育(序)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学科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特定问题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学科建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合法性与局限性

第一节 文学学科设置:在“国家”与“民族”之间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的创建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专业设置:高校类型与多民族文学分布

第一节 两种校园:一般院校与民族院校

第二节 专业教学中的语种配置与民族多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课程读本:多民族文学的课堂呈现

第一节 “两类教材”: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

第二节 “文学史”教材里的“中国”

第三节 文学人类学专业课程的三个读本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师生实践:多民族文学教育的田野考察

第一节 高校文学教师访谈

第二节 高校文学专业学生问卷调查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1 美国高校课堂里的中国多民族文学教育

附录2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部分著作列表

附录3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部分书目

附录4 《关于中国高校多民族文学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表》

参考文献

原博士论文后记

出版后记

中国高校多民族文学教育的考察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付海鸿。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高校多民族文学教育的考察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科学哲学:基本范畴的历史考察 电子书
科学哲学也有历史,科学哲学是用数理分析的方法解决哲学问题的探索之一。
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考察 电子书
本书以感性的生活情怀作为出发点,以中国背景下的司法实践和法治理论为基础,通过课堂模拟的形式一步步展开,将法律社会实践活动与法学理念、法学思维、法学文化等紧密联系、有效整合,最后达致对法理精神与规范分析、社会分析、价值分析的全面理性的思维考察。本书力图突破机械法条主义的束缚,将单方面的教义理论的灌输转变为自主法律思维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法学辩证法思维,希望能够让大家真正爱上法理学,开启法律之门去感受法
教育研究方法 电子书
本书以量化研究方法为主,系统论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方法和原则,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质、特点和过程,以及教育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结合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提出教育科学研究应拓宽研究领域,丰富研究方法,例如,采用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方法研究学校管理、教与学的过程等课题;针对信息化时代的特点,研究网络条件下的教育。另外,本书还增加了教育评价一章。教育评价具有探究评价对象真相、性质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国家认同建构:基于民族视角的考察 电子书
国家认同是指人们对自己国家归属的认知及情感取向,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事实证明,现代国家认同之形成乃民族国家合法性逐步确立之过程,人民的国家认同为国家提供合理性、正当性论证。当下,国家认同危机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尽管不同国家之国家认同危机或有不同表现,但最终都落实到政治层面上。故国家认同危机根本上即为对国家政治系统认同之危机,加强各族民众对国家政治系统之认同,乃克服国家认同危机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