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书紧密结合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对文学合法性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做出了深刻的剖析。

内容简介

本书从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所突显出来的文学艺术合法性命题出发,认为自柏拉图以来,真理性一直被指认为文学艺术成为可能的精神本质。然而,无论是从这一命题的普适性上还是从真理这一概念使用的含混性上都不能令人信服地证明其为正当。

本书将权力视角引入到对文学艺术合法性的研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文学权力的概念,并结合资本的概念,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它的构成条件及其作用方式;第二部分,作者结合传播媒介的历史,考察了文学权力的历史演变,得出文学权力决定于文学作为符号资本在表征领域里所占据的比重的结论;第三部分集中讨论了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如何侵入到文学领域,并在何种层面上构成了文学的合法性危机。

作者简介

作者朱国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方向教授、博导,中文系副主任。曾在美国杜克大学访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导言 从权力的逻辑看艺术终结论

上 篇 文学权力:一个社会学的阐明

第一章 权力的逻辑:对文学神圣光晕的祛魅

第二章 文学的文化资本(一):文学的叙事

第三章 文学的文化资本(二):话语秩序中的位置

中 篇 文学权力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传播媒介与文学观念

第五章 口传时代的文学权力

第六章 文字印刷时代的文学权力

第七章 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

下 篇 作为权力表意策略的文学

第八章 权力对文学的作用方式

第九章 政治权力与文学:区隔的逻辑

第十章 经济权力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

结束语 文学终结的权力症候

附 录

附录一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

附录二 大众文学的系谱

附录三 电影:文学的终结者?

附录四 认识与智识:跨语境视阈下的艺术终结论

引用书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国华。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电子书
本书由“现代”烛照与史乘重释、历史个案与文学典型、历史人物与形象嬗变三编组成。包含:现代中国历史文学之经验、情爱传奇与历史风云——谭正璧的历史小说、孔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写、勾践形象在20世纪中国戏剧中的嬗变等11章内容。
汉语新文学与澳门文学 电子书
本书从整个汉语文学世界的宏观角度审视澳门文学:澳门文学提供的经验及其文学书写是独特的文学存在,澳门文学组织及其媒体形态为澳门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而澳门文学的特有生态为汉语文学的生息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本书在全世界汉语文学的总体框架中,讨论澳门文学应有怎样的定位,并在汉语新文学发展的整体水准中确认澳门文学的独特价值,对于澳门文学的价值认知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文学与大众文化导论 电子书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确立健全的文学观与大众文化观,获得看待文学与大众文化问题的视角、方法和价值立场。通过“鉴赏式分析”和“表征式分析”,深入到文学经典、文体与文学创作、审美阅读与文学鉴赏、文学阐释与文本解读、通俗小说与大众传媒、影视文化与文学、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视觉文化等问题之中,呈现了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种种面向。
柳永的情感世界与市民文学 电子书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柳永的市民文学观,通过柳永及其词诗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进行较全面论述;下篇试图对柳永现存全部词诗文所表达出来的市民文学观,进行简要释义。
性别视角下的天津文学与当代文化 电子书
本书以地域文学作品与当代文化现象为媒介,对性别理论进行了现实呈现。书中首先对女性主义的产生,以及黑人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解读和阐释,是因为最初的女性主义思潮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与中国女性的处境有颇多相似之处;其次,从性别理论视角对天津这一地域的代表作家作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性别理论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一些与性别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展现了诸多现象中所包含的性别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