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于美剧迷的研究,采用了麦奎尔有关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视角,在受众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双重领域中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以观展/表演范式(Spectacle/PerformanceParadigm)作为研究框架,采用网络民族志、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了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作为一类新型受众的美剧迷如何通过其行为活动来实践自身的能动性,以及他们经由媒介消费在日常生活的复杂语境中所形成与建构身份认同(identity)的方式、特征和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文卫华,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美国福尔曼大学(Furman University)、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新媒体和受众研究。
先后在《现代传播》《中国电视》《中国出版》《电视研究》《中国记者》等专业核心期刊以及《光明日报》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理论框架
四、研究取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取径
(二)研究方法
五、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文献综述
一、主动受众的研究进路
(一)经验学派中关于主动受众的研究
(二)批判学派中关于主动受众的研究
(三)对于主动受众理论的批判
二、媒介迷的研究进路
(一)什么是迷?
(二)对于迷现象的批评
(三)迷的行为模式
(四)国外“媒介迷”研究综述
(五)国内“媒介迷”研究现状
(六)民族志法在媒介迷研究中的运用
第三章 理论框架:观展/表演范式与文化认同理论
一、受众研究的阶段与范式
(一)行为范式(Behavioural Paradigm,简称BP)
(二)纳编∕抗拒范式(Incorporation/Resistance Paradigm,简称IRP)
(三)观展∕表演范式(Spectacle/ Performance Paradigm,简称SPP)
二、观展/表演范式中的关键概念
(一)扩散受众
(二)观展(Spectacle)与顾影自盼(Narcissism)
(三)想象(Imagination)和资源(Resources)
三、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文化认同建构
(一)文本的全球化流动与在地化接收/表演
(二)文化认同理论
第四章寻找美剧迷
一、美剧在中国内地的传播与“隐秘”流行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四)第四阶段
二、近年来在中国内地流行的重要美剧
三、美剧迷的轮廓
(一)美剧迷的人口构成
(二)美剧迷的媒体形象
(三)美剧迷的自我评价
四、美剧迷网络活动空间的变化
第五章迷与生产者
一、生产者(传播者)面临的新挑战
二、受众的变化和传者的应对措施
(一)文本的复杂化
(二)跨媒介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
(三)重视“意见受众”及其反馈
(四)增强与剧迷之间的互动
(五)新的目标
三、迷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一)“收编”还是“抵抗”?
(二)“情感经济学”时代的来临
第六章迷和文本
一、美剧迷对文本的接受
(一)美剧迷接触美剧的原因和收看的渠道
(二)美剧迷喜爱美剧的原因和类型
(三)影响剧迷接受美剧的因素
(四)美剧迷的忠诚度
二、美剧迷的生产创造
(一)对于原始文本的重构
(二)在原文本基础上的再创造
(三)字幕组的生产创造活动
三、美剧迷媒介消费的新特点
(一)跨媒介、跨国寻找文本
(二)增大了对文本的控制权
(三)从“消遣”到“研究”文本
(四)循环和丰富文本
(五)从消费文本到生产文本
(六)文本融入日常生活想象
第七章网上迷群
一、网上美剧迷群的形成
二、美剧迷在网上迷群中的参与、互动形式
(一)美剧迷在网上迷群中的活动情况
(二)网上迷群中的四类美剧迷
三、美剧迷群中的分化与差异
(一)差异化、个性化的解读
(二)迷群中的等级、性别差异
四、网上美剧迷群对粉丝个人的影响
(一)网上迷群对于个人收视行为的影响
(二)集体诠释文本
(三)提升收视的愉悦感
(四)扩展社会交往
五、美剧迷群与“知识社区”
第八章从媒介消费到身份认同建构
一、美剧迷——融媒时代新型受众的身份认同建构
(一)运用观展/表演范式解释美剧迷的适切性
(二)美剧迷——融媒时代新型受众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
(三)美剧迷——融媒时代新型受众的身份认同特点
(四)对“观展/表演范式”的补充与修正
二、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内地美剧迷的文化认同
(一)文化认同与文化价值观
(二)美剧迷对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多元认同
(三)美剧对于中国内地美剧迷的影响
第九章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美剧迷群:媒介消费与认同建构是2017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文卫华。
得书感谢您对《美剧迷群:媒介消费与认同建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