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的限度:“强制阐释论”的讨论

阐释的限度:“强制阐释论”的讨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阐释的限度》: 探讨强制阐释论与西方文论反思

内容简介

《阐释的限度——“强制阐释论”的讨论》是《文艺争鸣》杂志上发表的系列关于“强制阐释论”的论文合集。通过对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论”的讨论,论文作者们从中国学界对西方文论的接受、理解、阐释和辨识等角度表现了中国学人对当代西方文论的反思。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序言

目录

反思与求变

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强制阐释”谈略

文学阐释与对话精神

“强制阐释论”的方法论元素

如何“强制”,怎样“阐释”?

“拿来”之后:盗来天火如何煮自己的肉

文本意图与阐释限度

一 走向综合性与总体性的文本阐释

二 “强制阐释”的历史根源与文化症候

三 文本的意图及其阐释的限度

用自己的眼光看西方文论

中国文论的当代性反思与本土性建构

反向性强制阐释与“文学性”的消解

“强制阐释”与当代西方文论的要害

场外征用的必要性与有效度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场外征用”的必要性

三 “场外征用”的有效度

四 “场外征用”能否避免

理论霸权、阐释焦虑与文化民族主义

阐释的冲突:“认识”与“理解”的张力

从“妄事糅合”到“强制阐释”

“强制阐释论”的理论路径与批评生成

“强制”之后,如何“阐释”?

强制阐释论与比较文学

一 场外征用和跨学科研究

二 主观预设和平行研究

唯知识论和强制阐释

王国维如何超越“强制阐释”

以“文化政治”作为批判性反思的切入口

理论的限度

“反思与重构:‘强制阐释论’理论研讨会”综述

一 如何认识西方文论话语体系中存在的“强制阐释”

二 如何反思西方文论对中国的影响

三 如何构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古代文论研究中阐释的有效性问题

走向中西会通的中国文论

强制阐释与文论异化症

理论泡沫化与学科转基因

一 过度阐释与理论的泡沫化

二 从泡沫化到转基因

三 “为承认而斗争”

强制阐释论与西方文论话语

一 强制阐释与过度阐释

二 本体阐释与本体论阐释学

三 反思阐释与反对阐释

“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的机理辨析

一 以理论为中心的研究范式

二 以理论为起始的阐释路径

三 以理论为目标的定向思维

四 以理论为归旨的价值判断

“强制阐释”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思想的两种阐释路径

传统文论理论与批评和创作实践相互融通特点说略

一 从传统诗文评属于文学批评还是文学理论说起

二 “当局者”与“旁观者”

三 我们应该如何阐释传统文论

四 让“古代文论”重新回归文学史的怀抱

强制阐释:西方文论的一个理论母题

阐释的限度:“强制阐释论”的讨论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双龙。

得书感谢您对《阐释的限度:“强制阐释论”的讨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哲学史的本体论思考方式研究 电子书
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对哲学的理解往往取决于对哲学史的研究视角。本体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对本体无休止的追问使本体论研究不断深化,使得本体论从哲学的组成部分演变成本体论哲学范式。本体论虽然受到现代哲学的集体声讨,但这并不妨碍本体论思考方式在对“逻辑起点”的选择中发挥作用。哲学史只存在过时的答案,并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正是对看似过时的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给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批判 电子书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卢卡奇存在论的早期定向与晚年转向、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定向及其存在论基础、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及其存在论视域、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马尔库塞通向“具体哲学”之路及其存在论视域批判等。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
方以智心性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心性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