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阐释与文化建构

翻译、阐释与文化建构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翻译研究论文集,涵盖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主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从哲学阐释学、文学、文化形象构建、典籍翻译、女性主义、语料库等角度研究翻译的问题,包含纯理论研究,翻译史研究、汉英互译的实践研究以及翻译与中国形象构建关系的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张春柏,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上海外文学会副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英语语言学,曾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或独立编写英语专业教材10余种,包括《英汉汉英翻译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二、六册),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潜文本与文学翻译——从电影片名Waterloo Bridge的翻译说起

1. 引言

2. 文本的潜藏意义:从《魂断蓝桥》说起

3. “文本”(text)与“潜文本”(subtext)

4. 文学翻译的伦理

1)译者和原文作者

2)译者和译入语读者

5. 小结

视域差与翻译解释的度——从哲学诠释学视角看翻译的理想与现实

1. 导言

2. 视域差

3. 视域差与理想的解释度——一种动态的翻译标准观

1)不同类型的源语文本需要不同的理想解释度

2)不同的历史阶段需要不同的理想解释度

3)目的语文化内部不同的亚文化会提出不同的理想解释度

4)不同的读者对象需要不同的理想解释度

5)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需要不同的理想解释度

6)不同的翻译方向需要不同的理想解释度

4. 视域差与实际的解释度

5. 结语

《金刚经》罗什和玄奘译本对比研究

旅游宾馆介绍语篇的语用分析及其翻译

1. 旅馆介绍语篇的语用功能

2. 语言形式对比

1)语音对比

2)词汇对比

3)句法形式对比

4)语篇结构对比

3. 翻译策略

1)简洁化

2)概括化

3)视角转换

4)篇章整合与改写

关于近年赛译《水浒传》研究的反思

1. 概述

2. 赛译《水浒传》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立论基础流于道德评判

2)论证模式以偏概全

3)理论高度欠缺,文本研究匮乏

3. 关于今后研究的建议

1)引入史学研究方法

2)重视文本研究基础上的理论探索与归纳

4. 结语

马君武科学翻译的历史影响研究

1. 前言

2. 马君武科学翻译的历史影响

1)马君武的进化论翻译促进了进化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马君武的达尔文进化论翻译推进了我国生物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3)马君武的女权翻译促进了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4)马君武的科学翻译促进了我国近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5)马君武的科学翻译改善了晚清至抗战前中国人西学输入的格局

3. 结束语

论陌生化翻译

1. 引言

2. 翻译文学具有陌生化特征

3. 陌生化翻译概念的区分特征

4. 陌生化翻译策略

5. 异域化和混杂化:陌生化翻译方法和技巧

6. 结语

珍妮·葛哈德在新中国的重生——评傅东华1959年重译《珍妮姑娘》

1. 引言

2. 花开二度:为人民而重生

3. 从《真妮姑娘》到《珍妮姑娘》:涅槃中重生

1)文本解读:从进化论到阶级论

2)翻译策略:从“字斟句酌”到“文从意顺”

3)文体特点:从古奥正式到个性口语

4)审美特质:从古雅对仗到叠韵排铺

5)汉语特征:从文白杂糅到现代汉语

4. 重译《珍妮姑娘》:在人民中重生

1)意识形态:构建国家意识形态

2)文学观念:重构现实主义与文学民族性

3)语文政策:规范现代汉语使用

4)译者主体:现实与理想的制衡

5. 结论

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论萧乾文学翻译思想中的“陌生化”

1. 引言

2. 文学翻译中呈现“陌生”的前提

3. 传达文学翻译的第一层陌生:文学性

4. 传达文学翻译的第二层陌生:异域性

1)异域性的内涵

2)欧化文不是理想的陌生化表现

3)对等效论的反思

5. 结语

《赵氏孤儿》外译与“戏剧翻译”界定

1. 引言

2. 戏剧本体认识和翻译动机对翻译策略的作用

1)《赵氏孤儿》外译策略分类

2)翻译动机和戏剧本体认识

3. 严格“戏剧翻译”的界定

4. 结束语

“碎片化阅读”时代中国典籍的翻译策略思考——以赖发洛《论语》英译本的“近译”策略为例

1. 引言

2. 赖发洛及其《论语》译本的“近译”原则

3. 核心术语的“义项近译”策略

4. 文化名物的“互文近译”策略

1)存迹法

2)显旨法

5. 风格和语力的“句法近译”策略

1)顺句操作,减少虚词

2)揣摩情势,融化切断

3)决断果敢,警策取胜

6. 结语

口语体及多样性——论口译教材参考译文的设置

1. 当前口译教材中口语体参考译文的普遍缺位

2. 口译译文与笔译译文的区别

1)口译译文的口语性

2)口译译文的线性语序

3)参考译文表达的多样性

3. 对口译教材编写与出版的思考

1)口译教材凸显参考译文口语体特色并展示其多样性的方法

2)教材编者可采用的方法

3)对编辑和出版机构的建议

4. 结语

“异化”的翻译与民族文化丰富与发展——重读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

1. 施莱尔马赫和他的两种翻译方法

2. “让读者走近作者”的社会文化条件

3. 施莱尔马赫翻译思想的现实意义

解构主义视角看许渊冲的英译汉诗策略的合理性

1. 中国古诗的特点

2. 许渊冲的英译汉诗策略

1)古诗翻译需要“以创补失”

2)古诗翻译注重诗句的启示义

3)古诗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竞赛

3. 许渊冲汉诗英译策略的解构主义理论依据

1)解构主义视角下的“以创补失”论

2)解构主义视角下古诗启示义的翻译

3)解构主义视角下的文化竞赛论

4. 结语

提高“中国关键词”对外翻译传播效果的策略研究

1. 翻译直接影响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效果

2. 政治话语对外翻译传播受众信息接受的认知过程

3. 对英译政治话语接受程度的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2)问卷设计

3)调查结果

4. 对提高中国政治话语外译效果的启示

中国社会文化热词英译的立场和方法

1. 当前的翻译时代

2. 社会文化热词翻译的现状

3. 社会文化热词翻译的目的:构建真实的中国形象

4. 当前时代下中国社会文化热词翻译的立场和方法

5. 结语

本是同根生 相分何太急——“本雅明和德里达翻译观之辨”之再辨

1. 语言观与翻译观

2. “相关的”翻译及其他相关的

3. 后起之生命与“孩子”

4. 结论

从翻译到文化杂合——“译创”理论的虚涵数意

1. 前言

2. 译创的提出、源起以及发展

3. 译创理论的内涵分析

1)译创理论之“译”与“创”

2)译创理论之“媒”

3)译创理论之“合”

4. 对译创理论的批评

5. 译创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6. 结语

莎诗汉译优化策略探析——以第66首为例

1. 引言

2. 诗歌创译理论综述

3. 莎诗第66首创译初探

1)译者主体研究

2)译本及读者接受研究

4. 结语

赛珍珠与罗慕士“直译”的差异性及原因分析

1. 赛珍珠与罗慕士“直译”的相似之处

2. 赛珍珠与罗慕士“直译”的差异之处

1)专有名词的转化

2)连动结构的处理

3)提示语的添加

4)注释的使用

3. “直译”表现形式差异的时代因素

4. 结语

对翻译英语中原语干扰的文体统计学分析

1. 原语干扰与翻译共性

2. 翻译英语语料库和翻译语言的特征

3. 不同原语对翻译英语的影响

1)翻译与原创英语的差异显著性

2)原语对简化特征的影响

3)原语对显化特征的影响

4. 总结与讨论

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男性及女性译者叙事特征研究——以《沉重的翅膀》两英译本为例

1. 引言

2. 性别与叙事研究

3. 语料及数据提取

4. 译者叙事特征分析

1)故事情节

2)信息传递

3)情感表达

5. 结语

翻译学的先驱:董秋斯翻译学思想探析

1. 引言

2. 董秋斯翻译学思想理论框架

1)翻译批评

2)翻译理论

3)翻译史

3. 董秋斯翻译学思想的学科特征

4. 翻译学的先驱

5. 结束语

中国当下流行新词翻译的可接受性研究

1. 引言

1)相关术语界定

2)新词翻译的相关理论

3)相关研究现状

2. 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2)研究方法

3)调查对象

3. 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1)调查结果

2)数据分析

4. 研究发现

1)新词翻译越是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语境,其可接受性越高

2)在源语与译入语之间,语境中文化空缺较大的词汇宜用“保留策略”,尤其是直译法、音译法效果较好;语境中文化空缺较小的词汇宜用“替换策略”,尤其是同化法和意译法的效果更佳

3)翻译应充分考虑受众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等语境因素,注意翻译方法的灵活性

4)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时,应根据传播目的,充分考量译法背后的意识形态,巧用翻译利器

5. 结语

中国当代文学期刊对外译介与接受考察——以《人民文学》英语版Pathlight为中心

1. 引言

2. 译介主体:官方与民间合作新模式

3. 译介内容:中国新短篇

4. 译介途径:线上线下推广新方式

5. 译介受众:以出版商为代表的新专业群体

6. 译介接受效果:喜忧参半

7. 思考:文学译介期刊的未来

关于构建汉英写作翻译学的设想

1. 引言

2. 写作与翻译的关系

3. 翻译写作学还是写作翻译学?

4. 从写作学角度审视翻译的意义

5. 汉英写作翻译学的主要内容

6. 基于汉英写作翻译学的师资培养问题

7. 结语

散文翻译中的审美与价值取向——以“Beauty in China”汉译为例

1. 引言

2. 原文的审美观点

3. “Beauty in China”译者的操纵

1)增加信息

2)情感词的使用

3)美化原文

4. 误读的原因

5. 结语

英语古典散文的雅译——以欧文《作者自叙》的翻译为例

1. 引言

2. 雅译的界定

1)雅译的提出

2)雅译的定义

3)雅译的目的

3. 雅译的可能性

1)散文的传统规范与雅译

2)翻译的历史性与雅译

4. 欧文《作者自叙》的雅译评析

1)遵循汉语传统,句式破旧立新

2)彰显散文特征,字词凝练典雅

3)协调文白风格,巧用文言虚词

5. 结语

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

1. 引言

2. 译入语文化的需要与原语文化与文学传播与接受

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翻译策略的变化

4. 日益成熟的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期待

5. 结语

参考文献

翻译、阐释与文化建构是201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春柏。

得书感谢您对《翻译、阐释与文化建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学英语阅读与翻译进阶教程(上册) 电子书
本书分上下两册,文章话题都与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相关。本册为下册,偏重于说明文和议论文。翻译部分每个单元各有两篇凸显中国特色,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翻译练习。
近代澳门翻译史稿 电子书
本书以大量中外文献史料为基础,对澳门近代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内容包括翻译对葡人定居澳门的意义,澳门开埠至20世纪初的翻译状况及其特点,澳门官方翻译机制的建立,翻译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方式,翻译政策与文化冲突之间的关系,澳葡当局在不同时期选用翻译人员的标准和翻译策略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以土生葡人为主体的翻译活动及其贡献,等等。
行业翻译选论 电子书
本书涵盖外事、新闻、旅游、商务、文学等多个领域。关于外事翻译,本书根据外事口译的工作特点与语言特点制定策略,并专门探讨了外交辞令的模糊性。在新闻翻译方面,本书提出了影响新闻翻译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对电视媒体同声传译策略的探讨。对于旅游与商务翻译的研究,本书基于调查对既有的翻译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评判。文学翻译方面,除了提出易被忽略的相关重点与难点,本书还提出了特殊语体的翻译策略。对翻译效果的讨论是所有
翻译不确定性: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进行系统梳理,既提示其合理因素,又指出其不足之处,并通过阐述戴维森的诠释理论从而对这一论题进行修正与完善;论证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与翻译理论及实践的相关性,尝试提出一种以翻译不确定性为依据的新的翻译观念,借鉴并完善翻译意义的概念;讨论翻译的客观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据此重新认识翻译中的信达雅,并用翻译意义的评价标准对各种类型英汉互译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
大学英语阅读与翻译实用教程(上册) 电子书
邵钦瑜主编的《大学英语阅读与翻译实用教程(上I时代大学英语系列教程)》是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以相关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参照全国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编写的。题材以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准,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为轴心,以i时代网络多元信息为资源,涉及教育、科学、社会、文化、财经、体育、政治等各领域的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体现i时代大信息量、高速度、高效率、多媒体的特征。教材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