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历史演变与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历史演变与基本问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多个视角阐述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的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本书内容包括:哲学及其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基本特征、物质世界、社会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等。

作者简介

作者杨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唯物论研究》(日本)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篇;出版《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及其当代意义》《杨耕集》等著作十部;主持编写国家级教材五部;科研成果六次获国家级奖,七次获省部级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和理论特征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二、理论主题的根本转换: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三、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

四、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

上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演变

第一章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与特征

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其标志

二、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形成和确立

三、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缺陷

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二、当作理论与实践之一致体看的马克思主义

三、历史唯物论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四、《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及其演变

二、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概论》、《历史唯物主义概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客体”与“研究对象”

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认识活动和价值哲学活动的统一

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社会发展和发挥功能的规律

五、历史唯物主义的党性:现实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科学的表现

六、《辩证唯物主义概论》、《历史唯物主义概论》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第五章 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一、《哲学导论》:苏联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二、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实现人类解放

三、马克思主要和基本的哲学思想:实践是初始的和第一性的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

五、恢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理想

六、《哲学导论》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第六章 东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与重建

一、南斯拉夫“实践派”与“辩证唯物主义派”的“体系论争”

二、民主德国柯辛与赛迪尔的“体系论争”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体性”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第七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中国的形成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中国主导地位的确立

三、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和重建

四、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三个问题

第八章 《社会学大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唯物辩证法的生成

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三、《社会学大纲》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第九章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领域中的推广

三、《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第十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

二、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五、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六、《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和实践内在统一的理论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唯物主义历史观

三、实践唯物主义的本性和功能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下篇 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问题

第十三章 实践本体论的建构与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一、本体论的存在及其意义

二、本体论的“实践转向”

三、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四、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五、实践:世界二重化的基础

六、实践:现存世界的本体

七、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理解的两种模式

八、主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第十四章 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

一、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范畴

二、历史认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点

三、现实的个人:人类历史的前提与产物

四、交往在物质生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社会有机体

六、社会历史进程与自然历史进程的“相似”性

七、历史规律的形成与特征

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第十五章 重释唯物主义辩证法

一、辩证法的“实践转向”

二、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的统一关系

三、人类存在的矛盾与实践的内在矛盾

四、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及其历史

五、本体论批判与“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六、辩证法的实践“原型”及其理论抽象

七、恢复自然辩证法的本来面目

八、作为思维方式的辩证法:逻辑起点与基本规律

第十六章 重构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意识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二、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三、认识活动中的实践反思方法

四、“从后思索”:认识历史的根本方法

五、反映和创造的统一:认识活动的本质特征

六、感性具体、思维具体和实践理念:认识的过程

七、思维的建构和反映论的重构

八、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方式、尺度和取向

第十七章 价值论的探求与建构

一、价值关系:本质上的利益关系

二、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三、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

四、人的价值:创造价值的价值

第十八章 “拒斥形而上学”与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拒斥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二、以“实践”为基础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空间

三、以“实践”为基础实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历史演变与基本问题是2019年由博集天卷出版,作者杨耕。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历史演变与基本问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带你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魅力。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价值与事实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在梳理认识论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认识的本质、特点与功能,认识的系统结构,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与真理的关系,社会认识活动的基本向度,科学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对于探讨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之谜、认识论的发展及其革命变革,特别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认识论的本质及其当代视域。
英国学派与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电子书
以研究霍布斯鲍姆马克思主义史学,展现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和20世纪英国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