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深入探讨教学基本问题、基本规律建构神不散的秩序,走向自由的教学境界。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课程改革、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的典范等方面,站在理论的高度,又结合极富活力的教学案例,生动而具体地探讨了教学的基本问题、基本规律、基本节奏,重在揭示教学中基本稳定的可依循的“律令”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化教学律令,以助力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作者简介
成尚荣,1941年12月生,南通人。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做过小学语文教师,担任过小学校长,省教育厅处长、主任,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江苏教育研究》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执行主编。第七届国家督学。现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儿童文化、教师发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在更大的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一、尚可:对自己发展状态的认知
二、走这么久了,才知道现在才是开始
三、坐标上的原点:追寻和追赶
四、大胸怀:发展的坐标要大些
五、对未来的慷慨:把一切献给现在
六、首先做个好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七、把坐标打开:把人、文化,把教育的关注点、研究点标在坐标上
八、打开感性之眼,开启写作之窗
九、讲述故事应当有一个丰富的工具箱
十、故事让时间人格化,我要继续讲下去
写在前面关于教学律令
一、教学节律究竟在哪里
二、教学改革要回到教学基本问题上去
三、教学育人:最高的教学律令
四、支持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律令的核心
五、诞生精彩的观念:教学律令的境界追求
六、建立完善教学的新常规:教学律令的制度性保障
七、教学律令需要一批充满活力的教学样式来支撑、演绎、推进
八、越是普适的理论越没有用——基于教学的情境性
核心观点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
一、教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改革中一个被忽略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的基本问题体现的是教学基本规定性,揭示了教学的基本规律
三、几个教学基本规定性的讨论
四、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
第一辑课改,必须改课
教师应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角
教学改革要坚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
课程改革:“回归”不是倒退
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与新趋势
教学改革的价值认同与境界提升
一、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联合体与独联体,在共同体的建构中提升、发展
二、关于“课改”一定要“改课”:教学及其改革的价值需要进一步形成共识,并要不断提升
三、关于教师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角:教师的再定义,让教师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创造者,这是崇高境界与必然追求
价值追求: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命义
一、有效教学的反思:过度关注了“有效”,轻慢、忽略了“价值”
二、价值追求: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命义
三、价值关怀:有效教学及其研究的起点
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
一、对有效教学的追问——走向教学的根本性变革
二、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根本性变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
教学的再定义及其变革走向
一、教学需要再定义
二、经典的教学定义及其缺陷
三、教学的再定义
四、再定义导引下的教学变革走向
课堂教学改革的坚守、突破与超越
一、关于课程与教学的隐喻: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追向
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坚守
三、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
四、教出个性,追求风格:课堂教学改革的超越
“性相近,习相远”:教学改革基本问题与独特性的表达
一、“性相近,习相远”:教学改革基本问题与独特性的文化表达
二、寻求“性相近”:有效解决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体现教学的共同特性
三、寻求“习相远”:追求教学个性,在教学的独特性上有所突破
黑洞与洞见
一、教育黑洞与教育基本问题
二、从知识传授黑洞到教育其他黑洞的敞亮、澄明
三、真正敞亮澄明黑洞,是建构复杂思维范式
第二辑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
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
一、课堂教学的隐喻:教学的核心即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
二、智慧:课堂教学给学生的“带得走”的东西
三、让“学”成为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必须有重大变革
为智慧的生长而教
一、课堂:从知识走向智慧
二、智慧:流变、灵动,可意会又可把握
三、智慧课堂:为智慧的生成而教
体验与学会体验
一、体验:学习的一种过程和方式
二、让学生学会体验
三、体验要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
学习,我们特别的兴趣
让学习看得见
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能力
“以学为核心”与“不教之教”
教室里栽棵苹果树
第三辑课堂教学的新秩序
我们需要课堂观察
一、课堂,开满鲜花的窗台
二、课堂观察,要坚定地把观察点伸向教学和教学改革的深处
三、“前眼观察,后眼思考”——课堂观察的要义
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
一、新课堂需要不需要纪律?
二、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
三、建立新纪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关于教与学落差的三重思考
一、教与学的落差:普遍性、正常性及其积极意义
二、降低、减缓教与学落差的对策:一种基于框架的思考
三、关注并鼓励另一种落差:学生的学超越教师的教
形散而神不散:课堂教学的新秩序
上课的仪式感
课前的“开场白”
那些课堂中司空见惯的应答
地域文化与新课堂建构
回到本源性问题上去
讨论教学“度”的多重意义
一、“度”的文化意义
二、“度”应当为教师的创造服务
三、“度”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应当是儿童
四、教师文本解读之“度”与教学之“度”是不同的
重新认识作业的性质与功能
寻找那种子
第四辑教学改革的典范
情境教育的原创性与李吉林求真品格
一、情境教育研究所:一个诞生理论的地方
二、“为儿童研究儿童”是情境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根概念,彰显了情境教育理论的深刻性、前瞻性和高格调
三、情境教育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土壤中,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品格,体现了理论自信和实践自信
四、李吉林求真品格生发出情境教育的原创性,情境教育的原创性又丰富了李吉林创造性品格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改革的一个典范
主题教学:一种理论主张与实践模式
一、主题教学的核心主张是整合
二、主题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语文立人
三、主题教学的核心立场是儿童立场
四、主题教学的核心策略和主要手段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孙双金的语文世界
一、“13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让学生拥有当下语文生活的幸福,而且拥有未来美好的人生
二、“情智语文”:重构语文课堂教学,在童年语文世界里,让儿童情智互动共生,拥有发展的本领和智慧
三、爬山与登峰:孙双金为儿童进入语文世界铺设了道路
言语智慧的生长
一、美学精神的映照:薛法根语文教学研究、改革的新境界
二、为发展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语文教学核心目的和核心任务的进一步聚焦
三、组块教学,一种召唤性结构:薛法根语文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在《童年的月亮爬上来》的背后
华应龙:小学数学教育的智者
徐斌的主张与风格
贲友林:“学为中心”数学课堂的真正实现
一、贲友林关于手的三个隐喻:从此岸到彼岸的文化动因、思想张力
二、“学为中心”共同的理念和追求,贲友林实现得很好
三、“学为中心”数学课堂的构建,深处是贲友林的儿童立场
蔡宏圣的数学理性气质
疑趣的内涵与价值
“通透情境数学”的哲学意蕴和操作要义
“活动单导学”的核心意义及重要特点
一、“活动单导学”的核心理念是使教学回到教学的原点和本质上去
二、“活动单导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强烈的批判性
三、“活动单导学”与已有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
第五辑理性的回答
理性的回答
让现代技术推动教学改革
降温,但不应熄灭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让学·半肯·情境
起点,改变过程
真正知道那些“通过考试无法知道的”
不只是教育的冲撞
让“系统”“制度”去获胜
游戏,改变教育?
游戏,不同于日常生活
寻找开端:50年代的课堂记忆
附录
成尚荣印象
高度的力量
致谢
教学律令是201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成尚荣。
得书感谢您对《教学律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