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绵延传承至今,农业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与动力。农业文化更是中国文化的根本与核心。回顾中国农业发展历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许许多多既有民族特色、又与区域特点相结合,适应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农业系统,如桑基鱼塘系统、稻鸭共生系统、旱地农业灌溉系统等。这些系统既是几百年的农业经验累积,又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既环保健康,又提高土地利用率;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又富含文化、历史、科技、审美等价值。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如果有些问题不能解决,不妨问问古人。几千年的经验与智慧,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可能。就像我们不断探索更广阔的宇宙、揭示更细微的结构,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中寻找蛛丝马迹,还原更加立体和多彩的昨天。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是简明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发展史,明晰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其科学可行的分类,通过数据和个案深入探讨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象与主题、现状与问题、保护与发展。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丛书:

第二卷《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套装上下册)》

第三卷《中国农业文化精粹》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荣获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并顺利结项,是国内一套系统梳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图书。该套图书对我国悠久、辉煌的农业史进行了完整地追溯,对中华农耕文化地域多样性、民族多样性和发展多样性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既在历史、社会、文化、审美等层面进行整体性、全方位地剖析,又在科学、经济、环境等领域多角度、全视野地探索,大气磅礴的展现了中国农业历史画卷。对展现中华民族的创新、勤奋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力和民族认同感有重要意义。更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

丛书兼具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立足于科学与文化普及,既有学术深度,又有普及广度,科普性逐卷增强。语言简洁,图文并茂,设计精美,内容全面、系统、翔实。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农业文化、构建中华优秀农业文化传承体系有重要作用;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科技领域繁荣发展有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国农业文化遗产》首次系统地调查、收集、整理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分类,成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新突破。

作者简介

王思明:1961年11月出生,湖南株洲人, 农学博士。 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农史》主编。 长期从事农业史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因学术方面的成就,先后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农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农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会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章节目录

第1章绪论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

二、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三、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保护实践

四、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

第2章遗址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一、遗址类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

二、遗址类农业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

三、遗址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

第3章物种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一、物种类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

二、物种类农业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

三、物种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

第4章工程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一、工程类农业文化遗产概述

二、工程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

三、工程类农业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

四、工程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与建议

第5章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一、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概述

二、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三、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议

第6章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一、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类型及价值

二、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实践、

三、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

四、对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第7章文献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一、文献类农业文化遗产概况8

二、文献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的实践活动

第8章特产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一、特产类农业文化遗产概述2

二、特产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2

三、特产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

四、特产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论研究

第9章景观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一、景观类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和价值

二、景观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

三、景观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论研究

第10章聚落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一、聚落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

二、聚落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三、聚落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研究

第11章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一、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境遇

二、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的类型

三、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四、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研究

五、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实践

附录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大事记

后记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是2015年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思明。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参阅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张掖市农科院近几年调查研究成果及对农业发展的思考,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概念、内涵、循环方式、循环途径、资源利用率、经济效益和发展优势。
黄河首曲高寒草地沙化防治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黄河首曲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黄河首曲高寒草地资源、黄河首曲高寒草地沙化的形成与演化过程、风沙地貌类型及其分布、黄河首曲高寒草地沙化动态、高寒草地沙化对植物的影响等。
河西走廊退化草地营养动态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针对河西走廊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退化速度加快,生态环境状况恶化,生产力下降,营养状况不良展开研究。
珠三角绿道休闲管理研究 电子书
珠三角绿道网在我国首开绿道大规模建设之先河。张西林著的《珠三角绿道休闲管理研究/思源文库》基于休闲游憩相关理论,结合公共管理理论和生态管理理论,探究了绿道休闲使用和绿道休闲管理问题。经过调研珠三角绿道网运营管理实践,从绿道休闲的需求供给、休闲资源、休闲环境、休闲设施、安全保障、日常维护、休闲活动管理等方面构建了一个绿道休闲管理综合框架。本书可作为旅游休闲、城市规划与管理、公共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
抗霜毒病与耐旱苜蓿选育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抗霜霉病苜蓿品种“中兰1号”选育研究、耐旱苜蓿新品种“中兰2号”选育研究两篇,涵盖抗霜霉病苜蓿新品种选育研究概要、苜蓿病害的调查和抗病性鉴定、抗霜霉病苜蓿品种选育方法研究、耐旱苜蓿新品种选育研究概要、苜蓿茎生长习性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