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敬宜文集新闻教育文选

范敬宜文集新闻教育文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范敬宜新闻教育观点,启示青年新闻人成长。

内容简介

本文集辑录了当代著名新闻人、新闻教育家范敬宜先生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以后直到他去世之前,有关新闻教育方面的讲话、短文和个人专访。范敬宜对于新闻人才培养的方向、路径、方式,都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亲身实践了这些新闻教育理念。

他广博的文化修养、坎坷的人生经历、丰富的新闻经验,杰出的政治智慧和睿智的生活态度,使他的新闻教育思想不仅高瞻远瞩、博大深邃,而且求真务实、循循善诱,对于新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同时对于青年新闻人的成长也具有实际的引领和教育作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者前言

第一部分 新闻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新闻中的文化

新闻与教育杂谈

附录

第二部分 清华大学的新闻教育

面向主流 培养高手——清华大学新闻教育的点滴体会

如果有来世,还是做记者——在“新闻9字班”开班仪式上的演讲

立足主流,融会中西——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在第一届顾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

在2005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首届清华大学范止安学生奖助学金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在第二届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院教师会议上的讲话

在2006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2007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成立仪式上的致辞

学习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在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2009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生入学教育上的讲话

在2009年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在201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历届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摘要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历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摘要

第三部分 访谈录

人间何处无征途——《光明日报》记者访谈

外宣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教育培养——《对外大传播》记者访谈

高校传媒教育与新闻职业要求的对接——人民网“传媒沙龙”访谈

了解国情是底气——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记者访谈

学生有责任了解国情——《东方早报》记者访谈

我们怎样培养新闻后备军——《科技日报》记者访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一句空话——《新闻与写作》记者访谈

附 追忆与研究

抖起精神继承范敬宜院长未了的事业

作为新闻教育家的范敬宜先生

范敬宜与清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述略

居高自望远 放眼量风物——范敬宜新闻思想述论

71岁来清华——记范敬宜在清华园的日子

范敬宜文集新闻教育文选是2011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范敬宜。

得书感谢您对《范敬宜文集新闻教育文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赵树理文集:焦裕禄 电子书
《焦裕禄》为赵树理的剧本集,取其中一篇《焦裕录》为书名。这本剧本集收录了《韩玉娘》《万象楼》《十里店》《焦裕禄》等六部赵树理的剧本。这些作品创作于1956年至1966年,影响深远。《焦裕禄》,是赵树理看了晋城县剧团排演的河南省焦作市豫剧团的同名本子,认为剧中把焦裕禄神化了,于是,他深入兰考,到群众中去采访焦裕禄事迹,并写出了前三场,但终因陷入创作困境而辍笔。赵树理1964年6月动笔开始创作《十里店
寿昌古诗文选注 电子书
本书为古寿昌县历代部分诗文的注释本,选录诗211首,文29篇,合计240首(篇)。全书书采用诗录、作者简介、注释的格式,向读者介绍寿昌遗留下来的优秀诗文。内容涵盖名胜、历史、人物等的描写和记述;注释力求简洁明了,不作过多的征引;涉及本寿昌县的地理元素和人文故实,则着力诠解,尽量揭示寿昌的历史风貌。在这些诗文中,我们更可以看到在这片土地.上优秀人物的画像和事迹,他们为寿昌人文的丰富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
乡愁的记忆——许增贤散文选 电子书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在这本书里,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到乡村的蜕变,写到家乡的回忆,写到读书的责任,写到涅槃的家风,写到劳动的荣光,写到春节的感想,写到端午的沉思,写到绿色的祝福,写到文明的基因,写到细雨、山川、春花,写到芦荟、蚂蚁、鸡鸣.…这本书散文选,让我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实现乡村振兴、保持绿水青山的大战略里,这虽是一本小小的散文选,却也是一份深深的
见证——新闻里的贵州20年 电子书
本书以一个从业20年新闻记者的视角,见微知著地观察了贵州省20年来发展的脚步和印记,见证并记录了多彩贵州20年跨越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奋斗者们为创造历史的真情付出、不懈奋斗和可敬可亲,寻常百姓对生活变化的真切感受,讴歌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赵树理文集:谈兴趣 电子书
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