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描述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困惑,并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个体生命发展阶段和家庭生命周期两条主线,针对个体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应的家庭生命周期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展开阐述。全书分6部分:前四部分分别阐述0-6岁、6-12岁、12-18岁、18-25岁的孩子,对孩子在这些阶段面对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阐述特殊家庭的孩子可能具有的困扰并且给出具体的养育指导意见;第六部分对于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给出区辨指征,让父母可以及时发现孩子某些行为背后隐藏的困扰,不要把心理疾病视为行为问题而延误治疗时机。
作者简介
孟馥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注册心理督导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家庭治疗学组主任委员,认证督导师,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与临床心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 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副理事长, 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培训中心临床督导。
姚玉红
同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学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委员,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副理事长
刘亮
同济大学医学博士,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委员兼副秘书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前言 从出生到独立
第一篇 婴幼儿篇
高质量陪伴是培养婴幼儿安全感的关键
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儿童一生发展的基石
高质量陪伴是生命早期培养宝宝安全感的关键
照顾者的在场与稳定
照顾者的身心在场
如何做到与孩子的情感在场
如何提供稳定的在场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支持孩子出去探索
欢迎孩子回到身边寻求舒适感与保护
比孩子更有力量、更强大
恰当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在安全的情境下,尽量跟随孩子的需要
在危险的情境下,要适当掌控
在关系破裂时,及时修复与孩子的关系
增强照顾者的安全感
自我觉察与反思
调节自己的情绪
反思自己的成长
孩子总闹情绪怎么办
理解“闹情绪”
孩子为什么闹情绪
如何应对0~3岁孩子的闹情绪
具体方法
怎样对待孩子的“犯错”
理解孩子的“犯错”
为什么孩子会“犯错”
应对0~3岁孩子“犯错”的原则
孩子黏人怎么办
理解“黏人”这种焦虑情绪
0~3岁孩子“黏人”的应对
家长的应对
其他方法
孩子不愿意睡觉怎么办
理解孩子不愿意睡觉的原因
如何应对0~3岁孩子不愿意睡觉
孩子干什么都说“不”
理解孩子干什么都说“不”的执拗
如何应对0~3岁孩子的“干什么都说不”
家长的自我照顾
第二篇 学龄前儿童篇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家庭发展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学龄前儿童家庭中的8条规则
规则1:说话要简洁
规则2:学会等待
规则3:想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先要征得他人的同意
规则4:在问题出现后帮助孩子寻找解决的办法
规则5:养成收拾的习惯
规则6:不要嘲笑
规则7:帮助孩子进行反思
规则8:凡事要保持冷静
与孩子进行“双向沟通”
为什么要与孩子进行“双向沟通”
和孩子进行“双向沟通”的方法
孩子害羞怎么办
什么是害羞
为什么孩子会害羞
如何帮助害羞的孩子
如何给孩子设定限制
为什么要给孩子设定限制
如何给孩子设定限制
帮助孩子不再“怕黑”
孩子为什么会怕黑
如何帮助孩子不再怕黑
如何应对孩子乱发脾气
孩子的哪些表现是乱发脾气
当孩子乱发脾气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
和同龄人建立关系是成长中的重要一环
如何帮助孩子结交朋友
如何夸奖孩子
什么样的夸奖是不恰当的
如何正确地鼓励孩子
发现并培养孩子的才能
每个孩子都有才能,需要父母有双发现的眼睛
发现和培养孩子才能的方法
第三篇 学龄儿童篇
给学龄儿童父母的一封信
作为学龄儿童的父母,希望你们树立以下的观念
作为学龄儿童的父母,希望你们拥有养育子女的胜任力
作为学龄儿童的父母,希望你们探讨以下话题时,明了我们的写作意图
入学季,慌乱季,适应季
家长“慌”的原因
怎么应对“慌”,达成入学适应的常态
孩子的书包,藏着父母的习惯
习惯里到底藏着什么
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
3个公式解读学龄儿童的学习方式
公式1
公式2
公式3
小结
好动、异动、多动
好动
异动
多动
“熊”孩子成长中的那些事,父母一定要懂
父母自己没有搞懂又失去了耐心
孩子真的“熊”
因父母做了什么导致的“熊”
“熊”孩子的恶作剧
养育观念与养育方式
养育观念与养育方式的差异
父母的养育方式及其类型
养育模型拓展
不知如何是好的境遇是现实压力应对的根源
养育方式的难点在于养育行为的一致性
给孩子合适的期待和“派遣”
父母都在意养育好子女
被“流行”的养育观念左右的父母
父母的期待对子女的塑造
澄清养育观念和养育方式
如何避免养育失败
父母如何帮助学龄儿童应对家庭的变化
父母婚姻的变化对孩子的巨大影响
父母可以怎么做
移居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成长性影响
生命和成长的过程充满了丧失与哀伤
学龄儿童的成长风险
那些难以言说的痛
折翼的天使
学龄儿童父母的功能
母亲的功能
父亲的功能
影响父母功能的因素
需要父母规避的风险
第四篇 青春期篇
孩子总说父母不理解自己
为什么和孩子沟通时总是会错意
怎样更准确地理解孩子
和孩子沟通时容易情绪激动
为何沟通时总会被过激的情绪控制
如何避免情绪失控或安抚失控的情绪
孩子和父母想法冲突
青春期孩子的想法为什么总和父母的不一样
如何与孩子讨论想法上的冲突
平衡和青少年相处时的管与不管
孩子到青春期,家庭规则势必要发生变化
就“管与不管”跟孩子谈判
与青春期孩子谈交友
为什么青少年那么在意和同龄人的关系
就交友话题与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想谈恋爱
怎么看青少年想谈恋爱这件事
用系统思维和孩子讨论恋爱
跟孩子谈未来和打算
为何孩子什么都不想要
怎么和孩子谈未来和打算
孩子“沉迷”游戏和网络
为何孩子会爱上游戏和网络
面对游戏和网络,父母可以做什么
孩子总想寻死
自杀的原因
面对青少年的自杀言行,做到“四不要”和“五要”
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
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父母不要做的事
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时父母可以做的事
第五篇 离家独立篇
孩子离家后突然开始和父母“翻旧账”
为什么是现在“翻旧账”
为什么要用“翻旧账”的方式发送求救信号
应对策略
孩子“没钱”才和父母主动联系
“要钱”也是一种情感联结的方式
成长的连续性和断裂性
应对策略
“宁愿让人喊妈宝,也不愿让我妈伤心”
辛苦的父母付出再多也会“打折扣”
我的需要和家人的需要哪个更重要
应对策略
驱不散的内疚感 ——“我爸是被我气死的”
内疚感是恢复掌控感的一种尝试
内疚感是一种复杂情感的表达
应对策略
一直优秀的子女要退学重新高考
环境改变确实容易引发不适应
“学优生”的心理健康也需要格外关注
“佛系”的家庭缺乏“直面竞争”的教育
应对策略
在家能睡好,到校就失眠
理解心身疾病的求助信号
陷入父母对立的子女会有额外的独立困难
应对策略
子女不再对父母说实话
理解子女“不说实话”的原因
父母提升抗焦虑的能力
应对策略
女儿的恋爱对象不合父母心意
时代变迁让父母与孩子间的代沟扩大
警觉传统糟粕思想的影响
父母自省是否受自我未完成事件的影响
应对策略
无法适应集体住宿生活
父亲角色与教师职业角色的混淆
父亲不成熟的情绪管理
父母之间需要“和而不同”的合作
及早察觉和理解孩子的异常行为
应对策略
第六篇 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篇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的几种常见类型
孩子有进食障碍,父母应该怎么做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什么是多动症
孩子有多动症,父母应该怎么做
识别和应对孩子的抑郁症
什么是抑郁症
为什么孩子会患抑郁症
家长的应对措施
孩子情绪时好时坏,可能是患了躁郁症
为什么孩子会患躁郁症
孩子患了双相情感障碍,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总是肚子疼
儿童焦虑障碍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焦虑
我家的小霸王
品行障碍与对立违抗障碍
家长如何应对
第七篇 特殊家庭父母篇
我的父母要离婚
不断攀升的离婚现象
离婚对家庭健康的影响
如何健康地说分离
爸爸去哪儿了
家庭秘密
家庭秘密的消极影响
爸爸去哪儿了
我的妈妈要嫁人
重组家庭
重组家庭的困境
重组家庭的调试策略
作者简介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是2021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孟馥。
得书感谢您对《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