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思想世界:一种哲学的阐释

庄子的思想世界:一种哲学的阐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以史与思的统一为进路,分析庄子哲学的内在主题及理论张力。

内容简介

庄子从不同方面澄明了个体性原则;以逍遥之境为指向,庄子进一步彰显了人的自由问题。本书以史与思的统一为进路,在分析庄子哲学的内在主题及理论张力、并由此进一步揭示其思想脉络的同时,又注重在总体上展示其深沉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理论品格。

作者简介

作者杨国荣,1957年10月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1破格由讲师晋升为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1998-2000)。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长;国际儒联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上海哲学学会中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编委。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天人之辩

一 物与人

二 本真之“在”

三 “天”的双重含义

四 自然原则的双向展开

五 天人之行本乎天

第二章 道通为一

一 未始有封与分而齐之

二 以道观之:存在的图景与存在的视域

三 齐是非及其本体论意义

第三章 道与存在之序

一 道不欲杂

二 天地之序的审美之维

三 自发与自然

四 “和”与精神世界

第四章 真知:向道而思

一 体道与极物

二 真知与真人

三 坐忘与心斋

四 反观内通:逻辑之外的进路

第五章 名与言

一 名止于实

二 言意之辩

三 道与言

第六章 濠梁之辩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解的形上之维

三 理解与沟通

第七章 个体与自我

一 “德”与个体原理

二 不以物易己

三 守其一

四 无“己”与有“我”

五 人我之间

第八章 时·历史·境遇

一 变迁与“时势”

二 时与命

三 与时俱化

第九章 存在境域中的生与死

一 “生”的意义

二 齐生死

三 “死”的理想化及其内蕴

第十章 逍遥之境

一 人性与天道

二 自由与自然

三 逍遥于天地之间

附录一 道与人:《老子》哲学中的若干问题

一 道与名

二 有与无

三 “为无为”

四 本然之“在”

五 “天地不仁”

六 美与善

附录二 面向存在之思:《老子》哲学的内在意蕴

一 道、天、地、人

二 尊道贵德

三 自然无为:二重内涵

四 为学与为道

五 回归本然与守护可能

附录三 《逍遥游》释义

附录四 《齐物论》释义

后记

庄子的思想世界:一种哲学的阐释是2018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国荣。

得书感谢您对《庄子的思想世界:一种哲学的阐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电子书
本书力图用新的科学和哲学研究成果阐释已成为“常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论证了马克思有所论述但又未充分展开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与观点,重新考察了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和思维逻辑,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西方历史哲学、西方社会科学方法、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胡塞尔、德里达等人的思想转变,并以此为马克思辩护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解读。
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治理智慧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牟宗三的政治哲学及其后的超越根据和人性基础,及道德的形上学和立体的主体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牟宗三政治哲学思想在公共治理方面所提供的哲学智慧。
陈法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儒学发展史的角度及易学哲学的高度,提炼出陈法哲学思想研究的若干重要命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系统研究;同时注重研究的学理性,紧密贴近陈法思想的本原,既深入挖掘陈法哲学思想丰富的内涵,又充分展现其独特个性色彩。本书使陈法哲学思想的原貌得以完整呈现,为系统研究中国易学和儒学发展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贵州地方思想文化,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7)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6)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