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代(卷二)

中国时代(卷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时代”第二卷,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

内容简介

西方如何认识中国?他们如何发现中国,发现同样的一件事的背后与我们认知不同的部分。本书试图探究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围观中国的方法。

了解他国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进而引发多层面更深入的思考。为此,我们需要一本原始的,没有任何修饰的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不管这是一种偏见还是洞见,不管是一种真知还是误读。

这本美国人撰写的参考消息式的中国现代史,对我们认识正在快速前进的中国有着积极意义。

100万字,25位学者,历时八年,六本美国主流报刊编就的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中国人了解美国主流媒体刻录中国的方式与观察。

作者简介

编者师永刚,曾从军十五载,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作家,图书策划人,媒体研究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章:围观者记录的中国时间

01 1977—1978年 邓小平曲折复出

邓小平有望复出

邓小平再次复出

国际外交的以赛玛利

在尴尬中复苏的文艺

02 1979年 中国的新长征

1979年的现状与变化

1979年的台湾

1979年的变革与激荡

意识形态的解放

政治实用主义

大步流星的小个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美正式建交

外国记者进驻北京

《时代》访谈邓小平

“事实上我们百废待兴”

欢迎邓小平来访

中美正式会晤

签署各项协议

“了解美国人生活的全部”

波士顿交响乐团中国巡演

香港应付难民的进入

政治之外的宗教

基辛格说毛泽东、周恩来

重新评价毛泽东

在外交夹缝里的台湾

03 1980年 清扫阴霾

为刘少奇平反

美丽岛事件

青铜器与兵马俑

邓小平的改革

第一次快感过后

重建文明的强烈要求

中国还能走多远

以前的红卫兵

审判“四人帮”

江青受审记录

罪行判决:“四人帮”

04 1981年 社会主义的新变化

后“文革”时期的北京人

中国与荷兰的摩擦

不再急功近利

洪水与饥荒

1981年的中国基督教

邓小平会见黑格

少些理论,多些生产

胡耀邦

越南的麻烦

悄然的市场观念

抨击美国对台政策

深圳的实验

统一“九点”建议

农村承包责任制

低潮

05 1982年 通向世界之门

反对对台军售

离婚的问题

中美关系谨慎的10年

整治腐败

处理人口爆炸

乔治·布什在杭州

开放中的广州

布什来访的变化

展望2001年

修改党章

香港人的焦虑

三个大国的博弈

快速易人

06 1983-1984年 中国的精神污染

中苏关系回暖

江青被减刑

观看服装展览

为“臭老九”恢复名誉

给越南“第二次教训”

美国的“东方快车”

美国“大鸟”游历中国

艰难的飞行

猜想1997

红色资本家哈默在中国开采石油

无奈的计划生育

20世纪80年代的新疆

一定程度的进展

与“精神污染”做斗争

竹子短缺的危机

07 1985年 稍微减缓改革的步伐

改革还要推进

做成买卖的眼力

在华犹太人的希望

掏外国人的腰包

几项小的调整

江南命案谜团及宣判

减缓改革步伐

进来的摇滚

美国军舰访沪

08 1986-1987年 《时代》封面人物邓小平

风云人物:邓小平

经济体制在变化

人民生活水准上升

世界对“改革”的态度

1986年的深圳

上海市长江泽民

渴望前进

中信董事长荣毅仁

私人保安出现

武器市场的谨慎买主

性在中国逐渐正名

在中国成长

耕地被占非常严重

打破“铁饭碗”

蒋经国的继任者是谁?

银行年会上的对抗

台湾,灵活性的迹象

开放中的考验

09 1988年 蒋经国后的两岸

蒋经国去世

继任者李登辉

李登辉的挑战

这样一位士大夫

解放军的现代化

何智丽与让球风波

性革命袭击中国

放开物价的恐慌

一个中国百万富翁

中英两国相互妥协

印度总理访华

中、韩间的突破

香港移民热

10 1989年 变化中的中国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尼克松谈中美关系

怎样来修补裂缝?

中苏解冻带来新格局

11 1990年 不完全的解冻期

美国开始解除制裁

北京面貌的新改变

李鹏访问苏联

中国的性报告

一年之后的北京

“三不”到“三不可能”

朱镕基的浦东计划

沸腾的运动场

12 1991年 必须面对的移民潮和污染

斩断“蛇头”生意

一个打工仔和移民潮

长江三峡工程

中国式污染

中国能治理好污染吗?

发动群众抵抗污染

求助“活化肥厂”

给不给最惠国待遇?

美国一直在错误地估计中国

争夺南沙群岛

门庭冷落的京剧院

南方升起的新星

中越走向和解的政治因素

台独分子玩火

13 1992年 正在崛起的巨人

最后一任港督

1997年从现在开始

中国新的军事对策

美国的失落和猜疑

台北在扩充空间

让中国智力回国

浦东的崛起,上海的变迁

中共的十四大

14 1993-1994年 下一个超级大国

亚洲欢笑的一年

职业化中国军队

中国:下一个超级大国

海峡对岸的警报

改革的成就和麻烦

如何为中国提供能源

科学技术在飞跃

变化中的代表人物

进步中的困扰

“第四世界”的生活

“自我一代”的时代

唯物主义之外的信仰

艺术的流行榜

秘密武器:华侨的作用

日本商人重返中国

15 1995-1996年 遏制中国及中国的未来

康奈尔大学校友聚会

为什么要遏制中国

台湾计算机工业飞速发展

中国人的汽车梦想

1995年度最佳影片

中国:亚洲经济的乐观中心

为中国人提供就业

消费的信用卡时代

改革医疗体制

16 1997-1998年 网络与中国新时代

华裔风云人物何大一

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香港双行道

中国人的乡村选举

中国人开始上网

唐人街里的非法移民

从金融危机中复苏

17 1999年(A) 现代化中国军队

计划生育事出有因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

香港新移民

18 1999年(B) 新的心态,新的形势

导演陈果的眼中香港

“我知道我想要的”

侯孝贤和《海上花》

将要失去的朋友

朱镕基的美国之行

葡裔澳人迎接1999

盖茨对中国情有独钟

朱镕基面对挑战

19 1999年(C) 美国导弹和考克斯的挑衅

美国导弹击中了中国使馆

美国人的解释

中美关系变冷

考克斯的报告

董建华与香港

台湾:危机四伏

APEC论坛的关键因素

重庆:一个“流动人口”中心

珠江三角洲:一个经济发电站

汐止镇三少年面临死刑

放宽了的电视娱乐

邢李㷧的Esprit梦想

中国入世协定会把香港撇在一边

重归中国:《卧虎藏龙》

最后一块殖民地的回归

澳门回归中国

20 2000年(A) 新世纪的挑战和机会

中国的互联网时代

管理人才的缺乏

新一代超人李泽楷

哪里是真正的文艺之都

上海通用成为示范企业

梦断美利坚

威海:韩国人的集贸市场

三枚金牌得主伏明霞

悉尼运动场上的中国人

21 2000年(B) 迷失的网络一代人

迷失的一代

新兴的中产阶级

我知道,只不过是摇滚

新一代“海归”的热情

不断向外,不断向上

几个文化样本

冲出红色的封套

22 后记 制造中国版《光荣与梦想》

中国时代(卷二)是2016年由中作华文出版,作者师永刚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时代(卷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史学史纲(第四卷) 电子书
本书意在表明追求“通”的目标,试图阐明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变革、发展和成就。
中国会计博物馆藏品集萃·综合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会计博物馆为了大力弘扬人类文明的会计成就,采用图录方式整理馆藏及开展馆藏研究的重要出版物。本卷为综合卷,从中国会计博物馆几年来入藏的过万藏品资料中精选186种,经过精心的分类整理和初步研究,按器物、籍账、契据、报告、证照、其他六类释解和展示。
新时代华商典范 电子书
本书包括谢国民、霍震寰、钟声坚、黄荣年等50位具有榜样力量的杰出华人企业家,以“华商巨擘”、“慈善楷模”、“创业先锋”、“行业翘楚”、“巾帼典范”五大篇章,展现了他们惊艳时代的坚实奋斗与功勋价值。
“白银时代”的落地 电子书
由江西财经大学讲师邱永志所著,描述历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以及由此形成一系列货币制度和形态体系。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电子书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新时代正能量的引领者。本书详细介绍南仁东、林俊德、张超、王继才等一群为科技强国的奉献者、一群保家卫国的光荣者、一群将平凡酝酿成伟大的佼佼者的光荣事迹,他们怀揣着最珍贵、最动人的中国精神,不逊于过往任何时代的英雄,他们是新时代里最可爱、最可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