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主要介绍的是汉唐经学。

内容简介

该书为四卷本《中国经学思想史》的第二卷,主要内容包括:汉代经学的确立与演变;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理论体系;《孝经》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学;《尚书》今、古文真伪新证:战国楚简《缁衣》所引古本《尚书》的资料价值等。

作者简介

作者姜广辉,师承侯外庐、邱汉生先生,先后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已出版著作有《颜李学派》(1987)、《中国文化传统简论》(合著,1989)、《理学与中国文化》(1994)、《走出理学》(1997)、《义理与考据》(2010)、《麓山雅集》(2012)、《易经讲演录》(2013),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全四卷六册,2010)、《郭店楚简研究》(1999)、《郭店简与儒学研究》(2000)、《经学今诠》初编至五编(2000-2010)等。《中国经学思想史》于2013年获第四届中华图书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二卷 分撰人

第二卷分撰情况

汉唐经学

第二十四章 汉代经学的确立与演变

一 经学的确立

二 今文经学的发展

三 古文经学的兴起

四 谶纬的流行

五 汉代经学的总结与衰微

第二十五章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理论体系

一 董仲舒:把春秋学推向高峰最有功的人物

二 经学内在的逻辑发展与时代机遇的交汇

三 《春秋》具有纲纪天下的神圣法典的意义

四 “大一统”·“张三世”·“通三统”

五 “德刑相兼”·谴告说·经权之说

六 董仲舒春秋公羊学说在汉代的盛衰

第二十六章 《孝经》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一 汉代宗法社会的调整及“以孝治天下”

二 《孝经》对儒家孝道的继承与发扬

三 《孝经》的作者及其成书时代

四 《孝经》的版本及其历史影响

第二十七章 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学

一 《诗经》官学化与齐、鲁、韩、毛四家诗学

二 《诗》与礼结合

三 《诗》与史结合

四 以《诗》为谏

五 以灾异谶纬解《诗》

六 余论

第二十八章 《尚书》今、古文真伪新证

一 今文《尚书》的来历、篇数与流传过程

二 《古文尚书》的来历和流传

三 《尚书》伪经伪说的流行

四 楚简《缁衣》与真、伪《古文尚书》

第二十九章 礼类经记的各种传本及其学派

一 汉代礼学重点的两次转移

二 今文《礼经》的传本和传承谱系

三 古文《礼经》及其与《周官》不同的传承谱系

四 《礼记》刘向辑本与二戴辑本

五 郑玄《周礼》之学及其影响

第三十章 政治经典与经典政治:《周礼》与古代理想政治

一 《周礼》的性质与成书年代

二 《周礼》的结构与思想渊源

三 《周礼》与阴阳五行思想

四 《周礼》与法家思想

五 《周礼》与儒家思想

六 《周礼》与王莽的政治实践

七 《周礼》的历史地位

第三十一章 孟喜、京房的象数易学

一 孟喜的卦气说

二 京房的象数易学

第三十二章 刘歆与《周易》最高经典地位的确立

一 “始皆治《易》”的刘向、刘歆父子

二 “元元本本,数始于一”的哲学、象数学体系

三 “太极上元”与圣王系统

四 “《易》为之原”的经书系统

第三十三章 纬书对经书的阐释

一 纬书对《易》的解释

二 纬书对《诗》、《书》的解释

三 纬书对《礼》、乐的解释

四 纬书对《春秋》、《孝经》的解释

第三十四章 《白虎通义》制度化经学的主体思想

一 《白虎通义》集今学之大成

二 《白虎通义》限制最高王权的三种方式

三 秉承五经之义诠释典章制度的制作意义

四 以天道推求人道

第三十五章 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

一 何休的生平

二 《春秋公羊解诂》

三 强调社会进化的历史哲学

四 “衰世救失”的政治思想

五 何休的灾异说

六 结语

第三十六章 郑玄经学思想述评

一 郑玄的思想渊源

二 郑玄的经学成就

三 郑玄经学的地位与评价

第三十七章 郑玄《三礼注》的思想史意义

一 汉代经学的整合与郑玄《三礼注》的出现

二 郑玄《三礼注》的主要特点

三 郑玄《三礼注》的主要思想内容

四 郑玄《三礼注》的影响与历史评价

五 结语

第三十八章 郑玄易学思想的特色

一 易之三义

二 爻辰说

三 以礼注《易》方法

四 郑玄易学重象数亦兼顾义理

第三十九章 今、古文经学之争及其意义

一 今文经书系统的形成及其与古文经传的区别

二 关于古文经来源的记载和争议

三 今、古文经学争论的过程

四 今、古文经学在禅让与世卿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意义

第四十章 虞翻的象数易学

一 卦变说

二 之正说

三 纳甲说

四 虞氏易学的价值、地位及衰亡

第四十一章 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

一 《春秋经传集解》与魏晋经学研究

二 《春秋经传集解》的哲学思想

三 《春秋经传集解》的政治学说

四 《春秋经传集解》的历史局限

第四十二章 正始时期经学的玄学化

一 经学玄学化的根源与本质

二 何晏与《论语集解》

三 王弼及其《周易注》

第四十三章 玄学为统领,汉学佛学为辅弼

一 皇侃的生平及著述

二 对汉学的继承与受佛学的影响

三 《论语集解义疏》中的玄学思想

第四十四章 政治的统一与经学的统一

一 《五经正义》撰修的历史动因与意义

二 《五经正义》的撰修过程

三 《周易正义》的经学思想

第四十五章 李鼎祚与《周易集解》

一 李鼎祚生平事迹考

二 《周易集解》的版本、卷数及内容

三 李氏易象观

四 李氏易数观

五 李氏对易学史的贡献

第四十六章 中唐啖助、赵匡、陆淳的春秋学

一 社会变动引出的思想危机

二 《春秋》新学的兴起

三 新经学的影响与地位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是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姜广辉。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高庙太皞伏羲古国哲学思想史考 电子书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对高庙文化遗址及其文化的发展历史的简要介绍。其余四掌以历史时间为顺序,从最早的20万年前的考古发掘出土的物证开始,来阐述以高庙文化为背景的远古高庙太皞伏羲古国的思想文化,从萌芽诞生至成熟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元明清卷 电子书
中国思想简史 电子书
本书是日本哲学家武内义雄所作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著。
中国地理纲要 电子书
《中国地理纲要》隶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省市区地理”,该系列丛书由35本组成,包括1本《中国地理纲要》和34本分册(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因此,《中国地理纲要》在丛书中具有统领性、总括性地位,基于全国34个省市区各分册对省区环境、资源、人口、发展特征和格局的详解,从全国的角度,全面概述中国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风貌,分析中国的区域差异及区际联系,阐述中国
中国服饰鉴赏 电子书
透过服饰特征展示文化,轻松了解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