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主要介绍的是汉唐经学。
内容简介
该书为四卷本《中国经学思想史》的第二卷,主要内容包括:汉代经学的确立与演变;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理论体系;《孝经》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学;《尚书》今、古文真伪新证:战国楚简《缁衣》所引古本《尚书》的资料价值等。
作者简介
作者姜广辉,师承侯外庐、邱汉生先生,先后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已出版著作有《颜李学派》(1987)、《中国文化传统简论》(合著,1989)、《理学与中国文化》(1994)、《走出理学》(1997)、《义理与考据》(2010)、《麓山雅集》(2012)、《易经讲演录》(2013),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全四卷六册,2010)、《郭店楚简研究》(1999)、《郭店简与儒学研究》(2000)、《经学今诠》初编至五编(2000-2010)等。《中国经学思想史》于2013年获第四届中华图书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二卷 分撰人
第二卷分撰情况
汉唐经学
第二十四章 汉代经学的确立与演变
一 经学的确立
二 今文经学的发展
三 古文经学的兴起
四 谶纬的流行
五 汉代经学的总结与衰微
第二十五章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理论体系
一 董仲舒:把春秋学推向高峰最有功的人物
二 经学内在的逻辑发展与时代机遇的交汇
三 《春秋》具有纲纪天下的神圣法典的意义
四 “大一统”·“张三世”·“通三统”
五 “德刑相兼”·谴告说·经权之说
六 董仲舒春秋公羊学说在汉代的盛衰
第二十六章 《孝经》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一 汉代宗法社会的调整及“以孝治天下”
二 《孝经》对儒家孝道的继承与发扬
三 《孝经》的作者及其成书时代
四 《孝经》的版本及其历史影响
第二十七章 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学
一 《诗经》官学化与齐、鲁、韩、毛四家诗学
二 《诗》与礼结合
三 《诗》与史结合
四 以《诗》为谏
五 以灾异谶纬解《诗》
六 余论
第二十八章 《尚书》今、古文真伪新证
一 今文《尚书》的来历、篇数与流传过程
二 《古文尚书》的来历和流传
三 《尚书》伪经伪说的流行
四 楚简《缁衣》与真、伪《古文尚书》
第二十九章 礼类经记的各种传本及其学派
一 汉代礼学重点的两次转移
二 今文《礼经》的传本和传承谱系
三 古文《礼经》及其与《周官》不同的传承谱系
四 《礼记》刘向辑本与二戴辑本
五 郑玄《周礼》之学及其影响
第三十章 政治经典与经典政治:《周礼》与古代理想政治
一 《周礼》的性质与成书年代
二 《周礼》的结构与思想渊源
三 《周礼》与阴阳五行思想
四 《周礼》与法家思想
五 《周礼》与儒家思想
六 《周礼》与王莽的政治实践
七 《周礼》的历史地位
第三十一章 孟喜、京房的象数易学
一 孟喜的卦气说
二 京房的象数易学
第三十二章 刘歆与《周易》最高经典地位的确立
一 “始皆治《易》”的刘向、刘歆父子
二 “元元本本,数始于一”的哲学、象数学体系
三 “太极上元”与圣王系统
四 “《易》为之原”的经书系统
第三十三章 纬书对经书的阐释
一 纬书对《易》的解释
二 纬书对《诗》、《书》的解释
三 纬书对《礼》、乐的解释
四 纬书对《春秋》、《孝经》的解释
第三十四章 《白虎通义》制度化经学的主体思想
一 《白虎通义》集今学之大成
二 《白虎通义》限制最高王权的三种方式
三 秉承五经之义诠释典章制度的制作意义
四 以天道推求人道
第三十五章 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
一 何休的生平
二 《春秋公羊解诂》
三 强调社会进化的历史哲学
四 “衰世救失”的政治思想
五 何休的灾异说
六 结语
第三十六章 郑玄经学思想述评
一 郑玄的思想渊源
二 郑玄的经学成就
三 郑玄经学的地位与评价
第三十七章 郑玄《三礼注》的思想史意义
一 汉代经学的整合与郑玄《三礼注》的出现
二 郑玄《三礼注》的主要特点
三 郑玄《三礼注》的主要思想内容
四 郑玄《三礼注》的影响与历史评价
五 结语
第三十八章 郑玄易学思想的特色
一 易之三义
二 爻辰说
三 以礼注《易》方法
四 郑玄易学重象数亦兼顾义理
第三十九章 今、古文经学之争及其意义
一 今文经书系统的形成及其与古文经传的区别
二 关于古文经来源的记载和争议
三 今、古文经学争论的过程
四 今、古文经学在禅让与世卿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意义
第四十章 虞翻的象数易学
一 卦变说
二 之正说
三 纳甲说
四 虞氏易学的价值、地位及衰亡
第四十一章 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
一 《春秋经传集解》与魏晋经学研究
二 《春秋经传集解》的哲学思想
三 《春秋经传集解》的政治学说
四 《春秋经传集解》的历史局限
第四十二章 正始时期经学的玄学化
一 经学玄学化的根源与本质
二 何晏与《论语集解》
三 王弼及其《周易注》
第四十三章 玄学为统领,汉学佛学为辅弼
一 皇侃的生平及著述
二 对汉学的继承与受佛学的影响
三 《论语集解义疏》中的玄学思想
第四十四章 政治的统一与经学的统一
一 《五经正义》撰修的历史动因与意义
二 《五经正义》的撰修过程
三 《周易正义》的经学思想
第四十五章 李鼎祚与《周易集解》
一 李鼎祚生平事迹考
二 《周易集解》的版本、卷数及内容
三 李氏易象观
四 李氏易数观
五 李氏对易学史的贡献
第四十六章 中唐啖助、赵匡、陆淳的春秋学
一 社会变动引出的思想危机
二 《春秋》新学的兴起
三 新经学的影响与地位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是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姜广辉。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