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八条主张:走向实证姊妹篇

校本研修的八条主张:走向实证姊妹篇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教师校本研修八条主张,为教师研修提供范例。

内容简介

校本研修需要做在根基上,用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作为培育的根本。站在今天的门槛看研修,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追求。同理,教师也需要通过修炼融会贯通于核心素养。

本书阐述了教师校本研修的目的、路径、方法和境界,分八章例述,简称“八条主张”。书中有研修目的——改善心智模式,有研修路径——好实践长出新观念、何以走向日常化、建立自己的山峰,有研修方法——培苗先培根、用观察打开课堂“黑箱”、用调查搜集证据,还有研修境界——心灵世界的宽广。

书中涉及的观点和例证均为作者主持工作室或校本研修班培养骨干教师的经验总结。本书将作者的经验与理论思辨呈现给教师,期望给教师个人研修和校本研修提供一种样例作为参考,给教育大厦添砖加瓦。

作者简介

作者黄建初,上海市特级教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原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浦东新区政协常委,民盟浦东新区副主委。从事普教科研的指导与研究,致力于教师研究方法、教育写作和专业成长的探索,主张勇于挑战、勤于学习和善于反思是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作为一个人:教师生命自觉的唤醒与培育

序二 教师学做研究的价值

主张一 改善心智模式

一 勇于挑战 勤于学习 善于反思是优秀教师的共同特征

二 研究结论的验证

三 良师益友助成长

四 要有点学术气

五 行动研究助力教师改善心智模式

主张二 好实践长出新观念

一 教师研究与专家研究的“小异”

二 十年探索:在求善中求真

三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行走路径

四 警惕经验带来的局限

五 借助“第三只眼睛”总结提炼经验

六 是嫁接,不是移植

主张三 何以走向日常化

一 循着真问题做本土化教学研究

二 课例研究把教学与研究合而为一

三 有了主张,写作就不难

四 教育写作日常化研究

五 “写课”研究

六 经验总结费思量

主张四 建立自己的山峰

一 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山峰

二 职位有限,学术无边

三 择友须谨慎

四 善待青年

五 变坐而论道为“田野研究”

主张五 培苗先培根

一 读书的甘甜

二 关于读书的一次讨论

三 培苗先培根

四 永燃那不该熄灭的火种

五 提高思维品质

六 学一点中外教育史

主张六 用观察打开课堂“黑箱”

一 课堂观察回顾

二 用课堂观察改变“有色眼镜”看人

三 “发现”是课堂观察的重要价值

四 教师介入学生学习活动的课堂观察

五 用手机拍摄照片记录学习过程

六 焦点学生和关键事件分析的课堂观察

主张七 用调查搜集证据

一 量化(数量)的证据搜集方法例析

二 把质性的数据转化为数量关系的调查研究

三 访谈(言说)的搜集方法

四 体验的搜集方法

主张八 心灵世界的宽广

一 人的精神成长靠什么

二 增添学术驱匠气

三 立德传人与立言传世

四 有悲悯情怀的教育研究

五 在研究中找回“真我”

六 净化心灵

后记

校本研修的八条主张:走向实证姊妹篇是202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建初。

得书感谢您对《校本研修的八条主张:走向实证姊妹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走向文化创意 电子书
本书是由多篇“文化产业”相关的论文集合而成,紧紧抓住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包括理论争鸣、文创大势、经营之道、体制政策、国际经验、北京文创),分门别类进行分析。
走向交互设计的养老建筑 电子书
本书介绍建筑设计的本质源自人和空间环境的关系,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发晨依赖于一定的场所环境、建筑空间环境和老年人的使用体验、情感需求之间是非单向的交互作用关系。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更加需要通过交互设计增进老年人与其居住生活的空间环境的互动和交流,在建筑空间和老年人行为之间营造良好的交互关系。
蜕变——走向成功的64条法则 电子书
本书以古鉴今,结合三百余个历史故事,一步步引导我们明晰为人处世的道理。全书共六十四章,介绍了走向成功的64条法则,每一章都包含总体特征、进阶教程、要点总结三部分。此书并非教导我们如何趋吉避凶,而是以启发形式指导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找到自己的问题、目标和方向,如何发现自己的处境,进而分析自己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实现人生的心理蜕变和成长。
走向智能时代的因材施教 电子书
本书从因材施教的发展背景、政策要求、基本理论、相关技术、教学模式、基于智慧课堂的因材施教案例及趋势与展望七个方面全面、系统的论述了智能技术时代赋予因材施教新的可能。本书视角新颖,将因材施教话题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从政策、理论、技术、模式、实践等多个角度首次全面论述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落实千百年来的因材施教梦想,是一种智能时代开展智慧课堂教育教学的新思路。书稿案例全面,所选案例包含基础教育领域小
地学、哲学与社会:走向思辨的地学之旅 电子书
本书对地学科学思想、地学史及其渊源、地学科学哲学、地学科学方法论和地学与社会关系等,做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