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民族志: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

微信民族志: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21世纪人类学讲坛探讨自媒体时代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及人类学学科发展问题。

内容简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的悄然登场深度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社会中自媒体通讯方式的普及以及随之而有的一种文化书写的新形式——微信民族志——的出现使原有文化秩序中时空意义发生转变的同时,它也在重新塑造着以研究异文化为己任的人类学学科自身的成长、转型与发展。在此种情境之下,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第三届):微信民族志、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学术研讨会也就应运而生。与会学者从微信民族志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微信、网络、自媒体研究的新进展;“写文化”与微信民族志;自媒体传播中的热点话题与文化研究;自媒体与民族志传播方式的新变化;微信民族志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扶贫与自媒体发展;自媒体、微信民族志与田野工作等议题切入,探讨自媒体时代下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以及人类学在此背景下的学科发展问题。此论文集便是此次会议的成果之一。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主编简介

《人类学前沿书系》编辑委员会

人类学的文化自信——“人类学前沿书系”总序

微信民族志的成长——记“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第三届)”会议(代序)

目录

【微信民族志之认识论反思】

微信民族志时代的来临

微信民族志时代与知识的转向

微信时代的总体特征

微信、交往与群学

朋友圈与人类共同性的表达

人类正在彼岸中注视自己

一 人类学研究中的未来意识

二 人类学研究的学科自觉

三 人类学的中国化问题

四 结语

微信民族志、微生活及其生活史意义

一 微信朋友圈与微信民族志概念的界定及方法论选择

二 微信民族志文本特征及描述分析

三 微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多重意义

四 微社会人类学研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微信技术与文化:一种社会人类学的分析

一 “超级—应用”与身体外的器官

二 社会分化与微信的整合

三 微信技术与文化变迁

四 微信空间:“剧场”+“去中心化”

五 结语:作为一种局部的微信文化

微信民族志的实验与实践

问题的缘起

一 微信民族志的三重内涵

二 微信民族志的生产机制

三 微信民族志的价值定位

结语

微信的即时性与民族志写作

一 民族志的发展阶段

二 民族志的共同目标

三 微信写作的特质

四 对微信民族志写作的实现形式的思考

“写文化”与微信民族志关系初探

一 “写文化”与民族志的历史

二 微信民族志何以可能

三 “写文化”时代微信民族志的三个变化

【微信民族志之社会发展影响】

移动传播时代:村民网络公共参与对乡村社区认同的建构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背景与研究方法

三 研究发现

四 结论与讨论

界面与纠缠:XT水灾的微信民族志构想

一 微信民族志:“界面”、田野工作与方法论

二 田野进入:XT水灾与源生事件

三 事件分析:“结构与交融”的社会机制

四 理论思考:行动与事件/信息之纠缠

网络暴力的形成机制研究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案例分析:网络暴力的演进过程

三 网络暴力的形成机制

四 结论与讨论

从“社会”到“群”:互联网时代人际交往方式变迁研究

一 从交往的发展脉络理解互联网:互联网人类学理论的起点

二 西方互联网人类学理论发展进程:

三 从“社会”到“群”——中国的互联网人类学研究

四 结语

人类学视野下“新社群——微信群”研究

一 “新社群”的“平行性”(Parallel)和“多重性”(Multifaceted)特征

二 “新社群”的文化形成与传播

三 “新社群”的社会生产方式

身份、仪式与亚文化表述

一 “身份”与“认同”

二 “仪式的空间”

三 微动力“渗入”与亚文化表述

四 结语

拼图:用网络民族志研究线上社区和人群

一 前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网络民族志与网络社群研究

四 结论与讨论

【微信民族志之日常生活实践】

微信中的生命时间:对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数字鸿沟研究的一个维度

一 关于网络、数字鸿沟与生命时间的学理讨论

二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三 初步发现

四 结论与讨论

线下到线上:微信红包与礼物规则的转化

一 人类学研究中的礼物与金钱

二 线下的金钱与礼物

三 微信红包:解码与创新

四 结语

“梗”与“玩梗”:ACG亚文化群体的口头文类及实践

引论

一 “梗”:一个ACG亚文化术语

二 “梗”的概念与特征:ACG的“亚文类”

三 “玩梗”:ACG文化群体的实践

四 “玩梗”的功能:ACG爱好者的身份认同

结语

自媒体时代粉丝文化的网络民族志研究

一 关于TFBOYS

二 关于TFBOYS粉丝群体

三 技术与娱乐:自媒体对粉丝文化的影响

四 “污名”与“匿名”:粉丝群体的身份认同

如何“生产”“快手世界”

一 作为媒介问题的“快手世界”

二 网络媒介的运作:网络“地方性”的“生产”

三 网络主体的“角色”:蒙面人、乌合之众与盗猎者

四 结语

自媒体时代的社会文化转向

一 微信自媒体与微信民族志

二 微信话题与社会文化转向

三 结语

微信的“书写”与“勾连”

一 引子

二 一个村落和它的微信群

三 自我书写:微信中的表达

四 双重勾连: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微信

五 结语

微信民族志: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旭东。

得书感谢您对《微信民族志: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微课版) 电子书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技巧全解析
转型与交往:一个工厂的劳工民族志 电子书
本书是对一家棉纺织厂历史的追溯和挖掘。作者使用工厂档案、职工口述史资料、新闻报道和田野观察得来的材料,尝试从职工生产、生活、经济、教育、医疗的交往以及社会记忆方面客观描绘该厂的历时变迁和职工的真实生活,讨论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工厂改制给普通职工的生产空间、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的变化,以及应对这些变化的方式和方法。
新媒体运营实务(微课版)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10个项目,内容包括认识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运营思维、新媒体文案策划、微博运营、微信运营、今日头条运营、短视频运营、网络直播运营、其他新媒体平台运营、新媒体运营工具应用。本书全面介绍了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短视频、网络直播、知乎、喜马拉雅、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运营的方法、流程与技巧,旨在培养读者形成新媒体运营的系统化思维与实践能力,同时提高读者的创意策划水平与传播推广技能。本书既可作为本科院
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微课版第2版) 电子书
新媒体时代文案写作技巧全解析
新媒体文案写作实战教程(微课版) 电子书
手把手帮助新媒体文案从业人员掌握各类文案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