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丛书·心理辅导与社会救助

应用心理学丛书·心理辅导与社会救助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心理辅导与社会救助》- 心理救助实用指引

内容简介

《心理辅导与社会救助》一书是广州市救助站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合作的结晶。全书共九章内容,主要包括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实施心理救助的方法与技术以及救助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等。编写此书的过程中,编者力求体现科学性、实用性,以期对救助管理中的心理救助提供有效的指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心理辅导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一、心理救助的重要性

二、心理救助的内容与形式

三、国外心理救助概况

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三、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理论

四、认知行为理论模式

五、社会文化模式

第三节 社会救助中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评估工具

三、研究现状与发展

第二章受助人员的类型、行为表现及原因

第一节 受助人员的类型

一、受助人员的定义

二、受助人员的类型

第二节 各类人员的行为表现

一、生活无着类行为表现

二、救助保护类行为表现

三、流浪乞讨类行为表现

四、非常规类行为表现

第三节 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个人因素

四、经济因素

第三章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分析

第一节 不同年龄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分析

一、流浪未成年人心理分析

二、成年流浪乞讨者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不同地域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分析

一、东北地区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特点

二、黄河中游地区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特点

三、长江中游地区及西南地区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特点

四、大西北地区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特点

第三节 不同性别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分析

一、女性流浪乞讨者的心理特点

二、男性流浪乞讨者

第四节 不同求助方式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分析

一、主动求助者

二、被动求助者

第四章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救助

第一节 心理救助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一)个案辅导

(二)团体辅导

(三)心理教育讲座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五)心理热线

(六)心理信箱

第二节 针对不同年龄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救助

一、针对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

二、针对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救助

第三节 针对不同地区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救助

一、与流浪乞讨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不同地区流浪乞讨人员具体的心理救助策略

第四节 针对不同性别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救助

一、针对女性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救助策略

二、针对男性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救助

第五节 针对危重病人和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救助

一、针对危重病人的心理救助策略

二、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救助策略

第五章救助工作中的非言语行为观察

第一节 行为观察的特点与方法

一、观察的定义

二、行为观察的特点

三、行为观察的方法

第二节 面部表情的观察

一、眼睛的非语言行为

二、嘴部的非语言行为

三、其他面部表情

第三节 肢体行为的观察

一、手部的非语言行为

二、腿脚的非语言行为

三、躯干的非语言行为

第四节 “说谎”行为的观察与识别

一、“识谎”的原理和方法

二、常见的识谎技巧

第六章心理辅导与救助艺术

第一节 获得信任的艺术

一、共情

二、积极关注

三、尊重和温暖

四、真诚

五、非言语行为

第二节 收集资料的艺术

一、资料的收集

二、倾听的技术

三、提问的技术

第三节 心理分析的艺术

一、阻抗

二、移情与反移情

三、观察的技术

四、作品分析法

五、投射测验

第四节 协助对方改变的艺术

一、解释

二、指导

三、劝告或提供信息

四、自我揭示

五、反馈

六、逻辑推论

七、面质

八、影响性概述

第七章典型案例与效果分析

第一节 原始型流浪乞讨人员的典型案例

第二节 残疾型流浪乞讨人员的典型案例

第三节 职业型流浪乞讨人员的典型案例

第四节 流浪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第五节 跑站型受助人员典型案例分析

第八章社会工作在救助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社会工作在救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救助管理中的社会工作理念

二、社会工作在救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社会工作在反对家庭暴力及保护妇女儿童中的作用

一、心理辅导

二、小组辅导

三、社区工作

第四节 救助站的社工岗位设置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一、救助站的社工岗位设置

二、救助站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第九章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心理调适

第一节 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心理特点

一、救助站工作人员总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救助站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三、救助站工作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救助站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一、崇尚奉献精神,认同职业价值

二、善解人意,助人自助

三、自信宽容,乐观坚强

四、思维活跃,勇于创新

五、善于学习,发展自我

第三节 救助站工作人员自我调适的方法

一、调节认知、强化自我暗示

二、从变化中唤起激情、从兴趣中找到突破口

三、建立支持系统,合理宣泄情绪

四、以心度人,换位思考

五、增加幽默感,保持乐观的心态

第四节 群体心理卫生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具激励性的管理举措

三、恰当地处理同事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应用心理学丛书·心理辅导与社会救助是2010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福宪编。

得书感谢您对《应用心理学丛书·心理辅导与社会救助》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 电子书
整合国外团体咨询的理论,结合作者的实践,总结出的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团体咨询理论和实践技术读本。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电子书
心理学家支招,大量教学一线案例,层出不穷的沟通方法,心理小测验加深理解,排除沟通障碍,洞察学生问题背后的原因。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3辑) 电子书
重建社会信任我国当下社会心理建设的最重要主题之一。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1辑) 电子书
本书是对近年来我国关于文化心理与测量议题的一次检阅、展示与总结。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0辑) 电子书
道德是一个社会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一旦形成,便会牵涉依据其进行的各种道德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