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俄苏卷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俄苏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俄苏卷》,探究中外文学的交流与碰撞,揭示中华文化的历史意义。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沿传播扬的载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来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与各国家、地区的文学关系、得鉴古知今之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件重要工程。丛书立足于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展现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双向多层次交流的历程,在跨文化对话、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中,把握中外文学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精神实质。《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俄苏卷》将全面釐清我国文学与世界各主要文学系统之间的生动而丰富的交流关系,全面展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也将为比较文学推进在理论和实践的多个层面上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作者简介

李明滨,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明滨,1933年12月生,台湾台北人。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学研究所所长、中俄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普希金研究会会长,曾任系主任,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从事俄罗斯语言文学、俄罗斯国情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在俄苏》、《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中国与俄苏文化交流志》、《俄罗斯文化史》、《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的灵魂——托尔斯泰》、《俄罗斯汉学史》以及翻译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回忆录》等多部。主编高校教材《苏联概况》、《世界文学简史》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学位、俄罗斯联邦政府颁授的“普希金奖章”和俄方颁发的“俄中友谊奖章”及“高尔基奖”荣誉证书。$$$$$李明滨,

1933年12月生,台湾台北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学研究所所长、中俄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普希金研究会会长、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发表著、译作20多种,论文100多篇。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在俄办》、《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中国与俄苏文化交流志》、《俄罗斯文化史》、《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的灵魂托尔斯泰》等和翻译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回忆录》等十余种。荣获俄罗斯联邦政府颁授的『普希金奖章』,和俄方颁发的『俄中友谊奖章』及『高尔基奖』荣誉证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绪论

第一章18—19世纪中俄文学交流

第一节

以中国文学传俄为交流开端

第二节

俄国多种途径翻译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学

第三节

清代抄本流传至俄国成珍本

第四节

瓦西里耶夫撰中国文学史

第五节

列夫·托尔斯泰对中国的理解和关切

第二章20世纪上半期中俄文学交流(一)

第一节

俄苏文学翻译的高潮

第二节

普希金的中国之旅

第三节

果戈理的传播和鲁迅的开拓

第四节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瞿秋白、沈从文精神上的遇合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国知音

第六节

中国人称作“托翁”的列夫·托尔斯泰

第七节

契诃夫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

第三章20世纪上半期中俄文学交流(二)

第一节

世纪初苏俄汉学新貌和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文学研究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和李福清的专论

第三节

《诗经》的俄译与费德林的论著

第四节

古代散文俄译与《史记》新论

第五节

王希礼和曹靖华开启中国现代文学入俄序幕

第六节

高尔基为文学杂志向孙中山约稿

第七节

两国名家最早的文字之交

第四章20世纪下半期中俄文学交流(一)

第一节

50年代开始两国文学交往的洪流

第二节

诗词的翻译和研究与谢列布里亚科夫的论述

第三节

唐诗翻译和研究与司空图、李白、杜甫、王维四专论

第四节

《聊斋》流传——阿列克谢耶夫与曹靖华的译和校

第五节

中国古典戏剧选译和索罗金的元曲专论

第六节

明清文学在苏联与章回小说三专论

第五章20世纪下半期中俄文学交流(二)

第一节

译介与研究并重建起中国的“普希金学”

第二节

从果戈理《外套》中走出来的中国人物形象

第三节

巴金——中国的屠格涅夫

第四节

茅盾、鲁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五节

效法列夫·托尔斯泰的中国名家

第六节

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第六章20世纪下半期中俄文学交流(三)

第一节

中国作家追随苏联革命文豪高尔基

第二节

苏联最后的名诗人

第三节

白银时代文学翻译补缺

第四节

俄苏文学译界旗帜曹靖华

第七章20世纪下半期中俄文学交流(四)

第一节

俄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注

第二节

苏联时代对鲁迅作品的翻译和研究

第三节

丁玲等人获俄奖与解放区文学受青睐

第四节

双向交流的体现者——周立波

第五节

专事研究中国古今诗歌的切尔卡斯基

第六节

波兹涅耶娃与莫斯科大学中国文学史教材

第七节

俄罗斯科学院编《中国精神文化大典》

第八节

两国交往的文化使者——戈宝权和齐赫文斯基

附录:中俄文学交流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编后记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俄苏卷是2014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明滨。

得书感谢您对《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俄苏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9年春之卷。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秋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0年秋之卷。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秋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7年秋之卷。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8年春之卷。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秋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9年秋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