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学史(第一卷)

清代诗学史(第一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清初诗学地域格局与历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十年心血之作。清初诗学主要在于对明代诗学的反思与重整诗统的建构,本书分江南诗学、关中诗学、山东诗学、浙江诗学等章节分析了清初诗学的地域格局与历史进程,详尽地勾勒并探究了清初诗学的历史状貌。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清代诗学的特征、分期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清代诗学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清代诗学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清代诗学史之分期

第四节 清代诗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卷 反思与建构(1644—1735)

第一章 清初诗学的主流话语

第一节 对明代诗歌创作和诗学的反思

第二节 诗歌观念与传统的重整

第三节 清初诗学的地域格局与历史进程

第二章 拨乱反正的努力——江南诗学

第一节 江南诗学与明代诗学的关系

第二节 拨乱反正的钱谦益诗学

第三节 渊源于晚唐的二冯诗学

第四节 贺裳、吴乔的诗歌批评

第五节 金圣叹、徐增的结构诗学

第六节 叶燮诗学的理论品位及诗史观

第七节 吴梅村、尤侗与汪琬的诗论

第三章 理学背景下的诗歌理论——关中诗学

第一节 顾炎武与关学

第二节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第三节 关中理学家们的诗论

第四节 李因笃的格调诗学

第五节 康乃心及其诗论

第四章 远离诗坛的理论独白——王夫之诗学

第一节 对诗歌本质特征的重新诠释

第二节 文本的有机结构观

第三节 意象化的情景关系论

第四节 诗歌评选与诗史研究

第五节 理论的巨人和批评的矮子

第五章 史家的诗学——浙江诗学

第一节 清初浙江诗风与诗学

第二节 黄宗羲与浙派诗学观念

第三节 吕留良、吴之振与《宋诗钞》

第四节 陈祚明的先唐诗歌批评

第五节 钱塘诗人群的宗唐倾向

第六节 朱彝尊的明诗研究

第七节 仇兆鳌与杜诗注释

第八节 顾嗣立的元诗研究

第六章 清代诗学的发轫——山东诗学

第一节 王渔洋与清初山东诗人群

第二节 典远谐丽:王渔洋神韵论的发轫

第三节 出入唐宋:王渔洋论诗旨趣的变化

第四节 “神韵”的理论内涵

第五节 诗学理论和批评的贡献

第六节 追随王渔洋的田雯

第七节 张谦宜对格调诗学的承传

第八节 赵执信与清代前期诗学之终结

引用书目

后记

清代诗学史(第一卷)是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蒋寅。

得书感谢您对《清代诗学史(第一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清代学政规制与皇权体制 电子书
以清代学政制度为切入点认识中国历史。
清代名臣李光地 电子书
李光地是清代著名政治人物。作为清初名相,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在平息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治理水患、澄清吏治、奖掖学术、发展教育、选拔人才等实际事功方面,特别是在为清政府奠定思想统治的重心方面,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对康熙时代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考察了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系统梳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政绩,并对李光地的历史地位进行客观
清代思想家李光地 电子书
李光地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长达四十八年的宦海生涯中,他鞠躬尽瘁,勤恳不懈,为康熙盛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个人行动与康熙时代的政治生活紧密相关,他的思想又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有着极其微妙的互动关系。本书从李光地的思想渊源、政治思想、理学思想、易学思想及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科技等其他思想,较全面地考察了李光地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也借此考察了李光地思想对清初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 电子书
作者近三十年深入研究清代政治与社会的成果。
清代仓储的制度困境与救灾实践 电子书
一部研究清代仓储制度的学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