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国大运河”为例对文化遗产地的游憩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在当前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实践中,游憩功能开发是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游憩功能开发依托国民文化消费实现遗产活化利用,在遗产保护与传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国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与永世延存。
本书以中国大运河这一高度主客共享的线性世界文化遗产为研究场景,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地游憩空间的多重属性(“居民休闲空间”“国内遗产旅游体验空间”“跨国文化交流空间”),从多元参与主体视角审视世界文化遗产游憩功能开发与文化自信提升的理论关系及实现路径,对“如何通过世界文化遗产地多重游憩空间生产提升文化自信?”的战略问题提供系统解答。
作者简介
作者吴茂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博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理论篇
第1章 线性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
1.1 线性遗产的概念与内涵
1.2 线性遗产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1.3 线性遗产的价值重构
1.4 线性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章 遗产地游憩驱动文化自信提升的理论机制
2.1 遗产地的多重游憩功能与空间
2.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的文化自信战略解读
2.3 遗产地游憩活动与主体文化自信的互动机理
参考文献
第3章 运河游憩的国内外研究
3.1 运河学和运河游憩研究概述
3.2 运河游憩资源价值分析
3.3 运河游憩与沿运居民
3.4 运河游憩与游客行为研究
3.5 运河遗产开发与保护
3.6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大运河
参考文献
第4章 中国大运河的多重游憩空间与文化自信战略
4.1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脉络
4.2 中国大运河的综合保护工程与游憩发展
4.3 中国大运河的当代价值
4.4 中国大运河的当代价值:游憩视角
4.5 中国大运河的当代价值:文化自信的视角
4.6 中国大运河的游憩空间与文化自信战略: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实证篇
第5章 遗产地居民游憩与文化自信提升:沿运博物馆家庭访客的感知收益研究
5.1 导言
5.2 文献回顾
5.3 研究方法
5.4 研究结果
5.5 研究讨论
5.6 研究结论:遗产地居民游憩与文化自信的共生关系
参考文献
第6章 民俗文化浸入与文化自信:大运河江苏段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体验研究
6.1 导言
6.2 文献综述
6.3 研究方法
6.4 研究结果
6.5 研究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国际游客的大运河体验与文化认同研究
7.1 导言
7.2 文献综述:入境旅游与国家形象传播
7.3 子研究一:苏州古运河的国际游客体验
7.4 子研究二:“一带一路”官员的大运河杭州段体验
7.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遗产地多重游憩主体互动与文化自信提升的交互效应研究
8.1 导言
8.2 子研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主客互动与文化自信
8.3 子研究二:沿运居民的主客互动与心理幸福感
8.4 研究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对策篇
第9章 遗产、游憩与文化自信:中国大运河的经验
9.1 导言:中国大运河的新时代使命
9.2 研究总结
9.3 理论贡献与对策建议
9.4 大河有界、文化无疆
参考文献
遗产、游憩与文化自信:中国大运河的经验是2022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茂英。
得书感谢您对《遗产、游憩与文化自信:中国大运河的经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