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方立天文集第一卷)

中国佛教(方立天文集第一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方立天教授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这本书带你体会中国佛教的丰富内涵。

内容简介

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的重大发展,是当代大乘佛教的重镇。

本书结集近60篇文章,大体上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列,以展现中国佛教的丰富内涵。

书中系统论述了佛教的历史演变、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以及佛教特质和历史经验;论述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尤其是对禅宗多有考辩;总结了弥勒信仰在中国的流传和弥陀净土理念的影响。

书中还论及如长安(今西安)、少林寺、正定、台湾、香港等地佛教之发展状况与路向。此外,还论及中国佛教研究的进展状况。

作者简介

作者方立天,浙江永康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1984年特批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

专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佛教哲学》《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等,其中《佛教哲学》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荣誉奖,《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隋唐佛教宗派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二、在隋王朝支持下天台宗的形成及其“方便法门”与“一心三观”说

三、玄奘的历史地位和唯识宗的学说

四、华严宗的从“理事无碍”到“事事无碍”说

五、慧能禅宗对于佛教的改革及其影响

略论中国佛教的特质

一、中国佛教的特质

二、中国佛教特质的根源

三、几点初步的看法

试论中国佛教之特点

一、中国佛教特点产生的根源

二、中国佛教的三大特点

佛教与中国社会

近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概述

一、一般概貌

二、新的进展,新的开拓

三、几个特点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引言

一、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佛教中国化的途径和方式

三、佛教中国化的特点和规律

两岸佛教交流活动的意义和感想

略论我国的弥勒信仰

安祥禅——中国禅法的新篇章

宝岛台湾归来话佛教(一)

一、台湾宗教的总体印象

二、台湾佛教概貌与特点

三、佛学研究概况

宝岛台湾归来话佛教(二)

如何全面认识玄奘的形象与思想

一、玄奘形象问题

二、烦琐哲学问题

三、主观唯心主义问题

四、影响大小问题

佛学研究的现代化和佛教中国化

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

弥勒信仰在中国

一、弥勒信仰兴起的三个原因

二、弥勒信仰演变的三个阶段

三、弥勒信仰的三个特点

从中国佛教净土思想的演变看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一、弥勒净土信仰的兴衰

二、弥陀净土思想的歧解

三、唯心净土观念的流传

四、人间净土思想的倡导

中国佛教的过去与未来——为纪念中国佛教两千年而作

一、引言

二、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

三、中国佛教的未来走向

中国佛教两千年

佛教是如何中国化的

中国——大乘佛教第二母国

中国佛教的未来走向

自力与他力——宋以来中国佛教修行的基本走向

弘法利生:当代佛教的主旋律——“佛教在21世纪的使命”演讲比赛评述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的成就与问题

二、佛学与宗教学研究基地的发展构想

中国大陆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回顾

二、启示

三、展望

中国大陆、港、台三地佛教之发展现况与路向

人间佛教的界说与人间正道的实践

人间佛教的提出

人间佛教的界说

人间正道的实践

佛教必须现代化

帮助城市人解除痛苦

农禅并重的时代意义

佛教优良传统在教育

佛教人生的三种关系

培育僧才的摇篮——香港佛教僧伽学院访问记

中国禅宗创始人之辨析

一、中国禅宗创始人诸说

二、慧能对中国禅宗的六项贡献

三、小结

南岳禅系的佛教平民化倾向

一、慧能开创佛教平民化的新方向

二、怀让开南岳禅系的先河

三、道一推行禅修的生活化和行为化

四、怀海对禅林教规建设的贡献

五、小结

弥陀净土理念:净土宗与其他重要宗派终极信仰的共同基础

一、净土宗的创立

二、净土宗思想的特质

三、弥陀净土理念是中国佛教终极关怀的共同基础

永明延寿与禅教一致思潮

一、佛教发展的历史要求

二、延寿的禅教一致论

三、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

佛教基本知识概说

一、佛教的创立、演变与传播

二、佛教的典籍、教义、制度和仪轨

三、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四、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少林寺当走文化佛教之路

在“少林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佛教论坛与佛学研究

心从“正见”始——兼论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

问题的提出

关注的焦点

切入的重点

落实的要点

华林禅寺:禅源初地

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

一、和谐社会与佛教伦理的内涵与定位

二、推动人与自我的和谐

三、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余论

普贤的实践品格及其现代价值

一、普贤菩萨观的历史演变

二、普贤菩萨行法的基本内容

三、普贤菩萨实践品格的现代价值

温家宝总理与我谈佛教

慧能创立禅宗与佛教中国化

一、慧能的人格特质与历史机遇

二、慧能的创宗活动与佛教中国化

三、慧能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作用与思想启示

黄金纽带可融冰

赵朴初重新开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黄金纽带唤醒我们共同的回忆

延伸黄金纽带与构建和谐世界

三种精神和三大夙愿——慈航法师留给后人的启示

朝阳佛教文化的历史特点及其当前建设——在首届“朝阳佛教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兼《东瀛禅语》发行纪念会上的致词

重“禅”与重“性”——对太虚法师“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的一点思考

一、太虚法师对“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的论证

二、重禅的思想信仰基础是重自性

三、中国佛教重自性特点的文化意义

基于人间佛教理念的淑世情怀——在“纪念赵朴初诞辰一百周年暨首届佛教慈善论坛”上的发言

发挥佛教艺术的感染作用推进精神文明的良性建设——在“释迦塔与中国佛教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

佛教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佛教的对外传播

关于佛教信仰

关于佛教的哲学思想

关于佛教的伦理道德与文学艺术

关于佛教的风俗习惯

佛教:科学之友

佛教与科学的基本关系

佛教对自然科学的贡献

佛教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联

都市佛教与市民素质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一、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的界说

二、佛教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三、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四、中国化佛教的基本内涵

五、中国化佛教的重要特点

当代佛教要重视阐扬佛教核心思想“缘起论”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全球进入了相互依存的时代

全球性的挑战凸显了佛教缘起论的重要性

阐扬缘起论学说是当代佛教的重要历史使命

长安佛教的历史地位

一、长安:地理、历史的坐标

二、两晋、南北朝长安佛教:中国北方佛教中心之一

三、隋唐长安佛教:中国佛教的五大主要中心

四、长安佛教: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正定佛教文化的内涵、特色与发展之路

一、正定佛教文化兴盛的地理、历史原因

二、正定佛教的内涵和特色

三、弘扬正定佛教文化精华,推进社会文化建设

门外看生活禅

生活禅的提出

生活禅的界说

生活禅的宗旨

生活禅的内涵

生活禅的修持方法

期望与建议

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

何谓佛教慈善

何谓佛教本质

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

慈善是当代佛教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径

大力发挥中国佛教在慈善事业方面的独特作用

中国佛教(方立天文集第一卷)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方立天。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佛教(方立天文集第一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赵树理文集:焦裕禄 电子书
《焦裕禄》为赵树理的剧本集,取其中一篇《焦裕录》为书名。这本剧本集收录了《韩玉娘》《万象楼》《十里店》《焦裕禄》等六部赵树理的剧本。这些作品创作于1956年至1966年,影响深远。《焦裕禄》,是赵树理看了晋城县剧团排演的河南省焦作市豫剧团的同名本子,认为剧中把焦裕禄神化了,于是,他深入兰考,到群众中去采访焦裕禄事迹,并写出了前三场,但终因陷入创作困境而辍笔。赵树理1964年6月动笔开始创作《十里店
赵树理文集:谈兴趣 电子书
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红绸裤 电子书
本书是赵树理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悔》《白马的故事》《毛驴和鞋子》《福贵》等四十余篇赵树理的短篇小说。
幸邦隆文集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搜集整理的幸邦隆所创作的作品,其中包括了诗、词、楹联、文论、游记、笔记杂文等。
李禾瑞文集 电子书
本书包括李禾瑞先生的专著、论文、译著三部分。专著《1950-80年代苏联文学》对近40年苏联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的概括,既有宏观的展示,又有微观的剖析;概述部分理清了文学发展的脉络,作家作品部分又能抓住作家特色对代表作品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文《苏联当代文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了苏联当代文学中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译著《生命的二次方:塞万提斯传(节选)》《奇特的机缘,奇异的爱——记初入人生的塞万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