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

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一部西方哲学的通俗读物。

内容简介

与现代社会流行的此类专著、教科书不同,它不是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观点,而是挑选出其中某些哲学问题、命题或名言进行论述与分析。为此本书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趣味性”。既然此书为“趣谈”,就必须从西方哲学中挑选出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哲学问题、命题或名言,使读者见到此题目就能够吸引他,并迫不及待要去读它。第二“哲理性”。既然是西方哲学的读物,当然不能离开哲理性这条主线,尽管不是全面论述西方哲学家的理论观点,但无论写那方面的问题、命题或名言,都是从一个侧面、一个视角反映哲学家思想,而且应该从中揭示出其深刻的哲理性的内涵。第三“启发性”。就是让读者读后不仅增长了哲学知识,而且无论在看问题上还是在思想方法上得到一些启示、帮助与提高。

作者简介

作者杨寿堪,1933年生,广东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从1979年起,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授、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简论》、《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论黑格尔》、《黑格尔哲学概论》、《西方哲学十大名著导读》、《冲突与选择:现代哲学转向问题研究》、《实用主义在中国》、《20世纪西方哲学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新编哲学大辞典》、《哲学何为》(6册)等。在30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的心声

趣谈与启迪之一

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谈起

从“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谈起

从“认识你自己”谈起

从“欧布里德的悖论”谈起

从“三种床”谈起

从“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谈起

从“时间是什么?”谈起

从“知识就是力量”谈起

从“我思故我在”谈起

从“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谈起

从“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谈起

从“休谟问题”谈起

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谈起

从“人是机器”谈起

从“康德的哥白尼革命”谈起

从“限制知识,给信仰留出地盘”谈起

从“自在之物”谈起

从“学者的使命”谈起

从“真理是全体”谈起

从“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谈起

从“反思”范畴谈起

从“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谈起

趣谈与启迪之二

从“人的本质是痛苦”谈起

从“上帝死了”谈起

从“酒神精神”谈起

从“有用就是真理”谈起

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谈起

从“哲学的改造”谈起

从“潜意识”谈起

从“‘无’是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谈起

从“语言是存在的家”谈起

从“存在先于本质”谈起

从“摹状词”谈起

从“可说与不可说”谈起

从“语言游戏”谈起

从“人是符号的动物”谈起

从“对自由的恐惧”谈起

从“可证伪性”谈起

从“后哲学文化”谈起

从“后现代哲学思潮”谈起

趣谈与启迪之三

哲学与时代

论哲学发展两种表现形式

由四种关系看科学与形而上学

问题的哲学

论“逻辑在先”

论康德的“善良意志”及其现实意义

在思辨的“理性王国”中漫步

论“说不可说”之哲学意蕴

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后记

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是201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寿堪。

得书感谢您对《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爱有差等: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 电子书
本书以文化散论的形式,围绕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这一主题,从孔孟经典著述原文出发,归纳并阐述先秦儒家对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主张。包括政治制度(强调君主、贵族、平民三方势力均衡)、经济制度(主张自由贸易)、刑罚制度(反对连坐)、统筹制度(合理税收、储蓄未来)、分配制度(比如森林使用权)、福利制度(“哀哉鳏寡”),等等。书稿反复强调建立在“爱有差等”基础上的小共同体(家庭、家族、社区)的重要性,认
爱的勇气:阿德勒的幸福哲学 电子书
一本教你如何解决恋爱和婚姻问题的书。
西方哲学史的本体论思考方式研究 电子书
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对哲学的理解往往取决于对哲学史的研究视角。本体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对本体无休止的追问使本体论研究不断深化,使得本体论从哲学的组成部分演变成本体论哲学范式。本体论虽然受到现代哲学的集体声讨,但这并不妨碍本体论思考方式在对“逻辑起点”的选择中发挥作用。哲学史只存在过时的答案,并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正是对看似过时的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给
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力作,对儒学的当代价值、现实意义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构想。
心理学的批判.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丛书 电子书
本书从批判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界划西方传统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方法论原则以及历史发展,揭示为传统心理学所遮蔽的沟壑、空白与沉默,最终批判地重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另类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