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思想视域中的意识与对象问题: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比较研究

两种思想视域中的意识与对象问题: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比较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意识与对象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一场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对话。

内容简介

作者从以下五章节进行了探讨:第一章唯识学与现象学概述。第二章意识和对象的概念及其关系。第三章意识的功能:时间与构建。探讨意识的功能不能离开时间之维。第四章对象的展开:自我、他者与世界。第五章意识哲学的两条道路。

本书初步探讨了意识哲学的现状与未来,即立足于差异,展开对话,实现互补。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工作指导委员会

岳麓书院国学文库编委会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唯识学与现象学概述

第一节 唯识学的源流

一 印度唯识学

二 中国唯识学

第二节 现象学的脉络

一 现象学的先行者:布伦塔诺

二 胡塞尔现象学的诸阶段

三 现象学运动的诸维度

第三节 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共同问题域

第二章 意识和对象的概念及其关系

第一节 “心识”与“意识”

第二节 “境相”与“对象”

第三节 意识与对象的关系

一 “攀缘”与“被给予”

二 “四分”说与“意向性”理论

三 “唯识无境”与“现象学还原”

第三章 意识的功能:时间与构建

第一节 “唯识三世”与“内时间意识”

第二节 “转变”与“构成”

第三节 转识成智与理性重建

第四章 对象的展开:自我、他者与世界

第一节 自我的解构与建构

第二节 他者的“变现”与“构成”

第三节 缘起世界与生活世界

第五章 意识哲学的两条道路

第一节 生存论关怀和认识论探究

第二节 宗教性与科学性的分野

第三节 对唯识学与现象学之兴衰的反思

结语 意识哲学的现状与未来:差异—对话—互补

附录一 《唯识三十论颂》今注今译

附录二 胡塞尔与唯识学(译作)

参考文献

后记

两种思想视域中的意识与对象问题: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比较研究是201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鑫。

得书感谢您对《两种思想视域中的意识与对象问题: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比较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舍勒文集:哲学与现象学 电子书
现象学三大经典之一,德语学界传奇人物舍勒名作。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 电子书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文本学的解读方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阿尔都塞的三个经典文本:《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和《论再生产》。作者着力揭示了阿尔都塞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隐性方法论构架,这种探索主要体现为作为认识论史研究语境中深层理论构架的问题式与症候阅读法。在此,作者首次采用了理论“反打”的写作法,以附文的形式穿插了对阿尔都塞逻辑核心的解构与后现
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采用整体主义的研究原则与方式,把梅氏早期思想与后期思想贯穿起来全面地理解。书中对梅洛-庞蒂具身现象问题进行分析,概括了梅洛-庞蒂具身思想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胡塞尔的现象学,詹姆士和海德格尔的具身性思想的论述,返照梅洛-庞蒂所受的影响;对自然化先验现象学的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做了深入的解读;阐述了梅洛-庞蒂的本体论的肉身概念。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6)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7)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