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以意识与对象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一场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对话。
内容简介
作者从以下五章节进行了探讨:第一章唯识学与现象学概述。第二章意识和对象的概念及其关系。第三章意识的功能:时间与构建。探讨意识的功能不能离开时间之维。第四章对象的展开:自我、他者与世界。第五章意识哲学的两条道路。
本书初步探讨了意识哲学的现状与未来,即立足于差异,展开对话,实现互补。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工作指导委员会
岳麓书院国学文库编委会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唯识学与现象学概述
第一节 唯识学的源流
一 印度唯识学
二 中国唯识学
第二节 现象学的脉络
一 现象学的先行者:布伦塔诺
二 胡塞尔现象学的诸阶段
三 现象学运动的诸维度
第三节 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共同问题域
第二章 意识和对象的概念及其关系
第一节 “心识”与“意识”
第二节 “境相”与“对象”
第三节 意识与对象的关系
一 “攀缘”与“被给予”
二 “四分”说与“意向性”理论
三 “唯识无境”与“现象学还原”
第三章 意识的功能:时间与构建
第一节 “唯识三世”与“内时间意识”
第二节 “转变”与“构成”
第三节 转识成智与理性重建
第四章 对象的展开:自我、他者与世界
第一节 自我的解构与建构
第二节 他者的“变现”与“构成”
第三节 缘起世界与生活世界
第五章 意识哲学的两条道路
第一节 生存论关怀和认识论探究
第二节 宗教性与科学性的分野
第三节 对唯识学与现象学之兴衰的反思
结语 意识哲学的现状与未来:差异—对话—互补
附录一 《唯识三十论颂》今注今译
附录二 胡塞尔与唯识学(译作)
参考文献
后记
两种思想视域中的意识与对象问题: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比较研究是201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鑫。
得书感谢您对《两种思想视域中的意识与对象问题: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比较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