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从逻辑架构和历史经验出发,带你展望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相应的社会和伦理影响。
内容简介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必然会强烈冲击并深刻变革人类既有的生活模式。实际上,除技术问题外,人工智能的逻辑基础和伦理基础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有鉴于此,本书从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哲学问题入手,关注如下话题:强人工智能是否可能;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争论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苏联、日本及欧盟在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哲学教训;航空器自动驾驶背后的哲学难题;军用机器人的伦理是非;儒家与人工智能等。
作者简介
作者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用得上的哲学: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与人工智能哲学的对话》。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序言
上篇 主流人工智能批判
第一讲 人工智能为何需要哲学?
第二讲 人工智能可不能太指望逻辑学
第三讲 人工智能可不能太指望深度学习
第四讲 通用人工智能:依然在远方
第五讲 苏联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哲学迷思
第六讲 日本“第五代计算机”失败背后的哲学教训
第七讲 欧盟“蓝脑计划”背后的哲学迷思
第八讲 从大数据主义走向小数据主义
第九讲 儒家其实也支持小数据主义
下篇 如何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第十讲 如何让通用人工智能具有意向性?
第十一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意图?
第十二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情绪?
第十三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合适的伦理规范?
第十四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德性?
第十五讲 我们真的需要担心会自动开火的军用人工智能系统吗?
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202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英瑾。
得书感谢您对《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