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一个诗学语词的理论批评

味:一个诗学语词的理论批评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作者沿着中国古典诗学的理论术语,见微知著,循循道来,从“兴味”出发,建构起中国古典“诗味”思想的理论体系。

内容简介

《味:一个诗学语词的理论批评》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在探讨“诗味”论的儒道渊源基础上,从先秦至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选取“兴味”“滋味”“韵味”“淡味”“禅味”“趣味”等诗味范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理论内涵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诗味”的不同形态产生的原因予以阐释,尤其分析“诗味”不同形态所体现的文学思潮流变过程。

《味:一个诗学语词的理论批评》采用纵向历史综论和横向“味”类交织的研究方法,将“诗味”论向纵深和平阔两个方向进行拓展。在纵向的“味”论史和横向的“味”观念两方面皆有详细梳理,尤其注重观念的发生、演进的文化及诗学成因,使作为诗学概念的“味”得到全方位的样态呈现与内涵深解。

作者简介

作者金耀民,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诗学。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绪论

第一章 “诗味”论的儒道渊源

第一节 “声亦如味”:“味”论与“审乐知政”

一 “阴阳五行”:“声亦如味”说的哲学基础

二 “审乐知政”的批评传统与“声亦如味”的本质

第二节 三月不知肉味:“孔子闻韶”的诗学意义

一 “三桓作乱”与“孔子适齐”

二 “尽善”“尽美”:韶乐的内容与形式

三 “孔子闻韶”的诗学意义

第三节 “味无味”:道家的“味”论

一 老子的“无味”论与庄子的“恬淡”观

二 道家“味”论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 兴味:诗性生命的感发

第一节 文化之“兴”、经学之“兴”与文学之“兴”

一 文化之“兴”

二 经学之“兴”

三 文学之“兴”

第二节 兴寄与兴象

一 兴寄

二 兴象

第三节 感兴:兴味生发的途径与基本形式

一 感兴的历史传承

二 感兴:兴味的生发途径

三 兴味生发的基本形式

第三章 滋味:文学自觉时代的诗味论

第一节 “滋味”论提出的历史机缘

一 大一统专制皇权的式微与士族的崛起

二 儒学的衰微、道家的复活及佛教道教的传布

三 人性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

四 齐梁之际以“滋味”论诗的机缘

第二节 从《文赋》到《文心雕龙》:“滋味”论产生的先导

一 汉代的以“味”论“言”论“文”

二 陆机《文赋》:以“遗味”论诗

三 《文心雕龙》——以“味”论文——“滋味”说的先导

第三节 钟嵘“滋味”说的内涵与理论意义

一 “滋味”:诗歌本体的美感特征

二 “直寻”:“滋味”美感的创造之途

三 “怨”与“清”:钟嵘《诗品》五言诗的独特“滋味”

四 钟嵘《诗品》“滋味”说的诗学价值及影响

第四章 韵味:中国诗学中的艺术哲学

第一节 道心:“韵味”说的哲学美学思想基础

一 三风鼓荡:“儒”“释”“道”影响下艰难悲慨的隐逸人生

二 “自然之道”:诗歌的本体

三 自然的诗化与人化的诗境:诗人的主体

第二节 “四外”:“韵味”说的哲理思致

一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韵味”的美学特征

二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味”诗美的生成

第三节 澄淡精致,趣味澄夐: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

一 “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的理论意义

二 “澄淡精致,趣味澄夐”的审美趣味

第五章 淡味:淡远深邃的诗歌美学

第一节 理学:宋代诗学的精神底色

一 理学的兴起

二 理学与宋代诗学

第二节 淡味:宋代诗学的基调

一 梅尧臣: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二 苏轼的“淡味”观

三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

第三节 “淡味”论的诗学意义

一 诗分唐宋

二 “崇陶”与“尊杜”的意义

第六章 禅味:中国诗学中的释家精神

第一节 禅

一 “拈花微笑”:从印度禅学到中国禅宗

二 为什么是禅宗

三 禅风熏染下的士人心态

第二节 以禅入诗

一 以诗寓禅

二 以禅入诗:“象”与“境”

第三节 以禅喻诗

一 禅何以能够喻诗

二 禅如何喻诗

三 以禅喻诗的意义

第七章 趣味:诗人诗性生命的呈现

第一节 “趣”范畴的历史演进与诗学思想的流变

一 “趣”范畴的历史演进

二 诗学思想的流变:“趣”范畴历史演进之因

第二节 明清流派诗学观下的“趣味”论

一 明代文学“复古”思潮与“趣味”论

二 “童心”说、“性灵”说与“趣味”

三 袁枚“性灵说”与“趣味”

第三节 “理趣”与“天趣”:“趣味”的两种形态

一 理趣

二 天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味:一个诗学语词的理论批评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金耀民。

得书感谢您对《味:一个诗学语词的理论批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南开诗学(第一辑) 电子书
南开大学有着深厚的诗学研究积淀,在叶嘉莹先生、罗宗强先生的引领下,一批著名学者投身其中,已成为海内外诗学研究的重镇。本辑是《南开诗学》的第一辑,即创刊号。
一个定理的诞生 电子书
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得主攀登数学高峰的苦乐历程,当代数学天才与众不同的真实人生。
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有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的文集。
孙绍振诗学思想研究文集 电子书
2015年10月23日在黄山,由谢冕先生和骆英、王光明、郑家建等倡议筹办,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三家联合举办了“孙绍振诗学思想研讨会”,张炯、阎国忠、陈素琰、骆寒超、吴思敬、朱向前、南帆、俞兆平、陈仲义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本书是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