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外史料和考古发现为依据,分阶段讲授自青铜时代到郑和下西洋时代,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以及海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书中地域范围涉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南亚、中亚、西亚、北非和欧洲,配有上百幅精美图片,有些图片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作者简介
作者林梅村,1956年4月生,祖籍广东,生长于北京。l977—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读考古学。毕业后,受聘于中国文物研究所。1993年应RichardSalomon教授邀请,赴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犍陀罗语研究。1994年受聘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今考古文博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应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赴日本佛教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01—2004年三赴香港城市大学,讲授中外文化交流考古。1984年至今,在欧美、日本和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中国和日本出版《丝绸之路与中国文明》(东京:NHK出版社,2005年)等学术专著十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第一讲 丝绸与中国文明
第一节 丝绸之路的定义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新认识
第三节 从世界五大纺织体系看中国文明
第四节 丝绸在中国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讲 吐火罗人的起源与迁徙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印欧人的起源和迁徙
第三节 双轮战车与吐火罗人南下楼兰
第四节 雅利安人迁徙与吐火罗人再下塔里木盆地
第三讲 草原之路
第一节 阿尔泰语系民族的原始故乡
第二节 阿尔泰山的大石冢
第三节 阿尔赞“国王谷”
第四节 巴泽雷克的斯基泰王陵
第四讲 中国与西域的最初接触
第一节 昆山之玉
第二节 罽宾的珠玑
第三节 蜻蜓眼玻璃珠的东传
第四节 隋侯之珠
第五讲 中亚的希腊化时代
第一节 亚历山大东征
第二节 中亚的希腊化城邦
第三节 希腊艺术的东传
第四节 巩乃斯河畔的斯基泰神庙
第六讲 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海上交通
第一节 入海求仙
第二节 鸡骇之犀
第三节 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开辟
第四节 海路来华的近东艺术品
第七讲 汉朝与西方三大帝国的交往
第一节 张骞通西域
第二节 黎靬
第三节 安息
第四节 大秦
第八讲 罗马人与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开辟
第一节 红海古港口的变迁
第二节 印度古海港
第三节 扶南古港口
第四节 中国东南沿海的舶来品
第九讲 楼兰文明
第一节 从罗布泊到鄯善河
第二节 汉文化的西传
第三节 楼兰人种族问题
第四节 楼兰考古新发现
第十讲 于阗文明
第一节 斯基泰人与于阗城邦的兴起
第二节 文明的变迁
第三节 于阗佛教
第四节 丹丹乌里克的“龙女索夫”壁画
第五节 于阗佛画与尉迟氏绘画
第十一讲 唐宋时代的海上交通
第一节 隋唐中国与西方的海上交通
第二节 阿拉丁的神灯
第三节 长沙窑的外销瓷
第四节 黑石号沉船的发现
第五节 宋代的海上交通
第十二讲 唐蕃古道
第一节 藏族的形成及其与外界的交往
第二节 唐蕃古道的开辟
第三节 《唐蕃会盟碑》与《大唐天竺使出铭》
第四节 吐谷浑与青海都兰吐蕃大墓
第五节 青藏高原考古新发现与吐蕃权臣噶尔家族
第十三讲 吐鲁番文明
第一节 文明的变迁
第二节 佛教
第三节 火祆教
第四节 景教和基督教
第五节 摩尼教
第十四讲 居延沧桑
第一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二节 农牧之争
第三节 马可波罗笔下的亦集乃城
第四节 黑城的发现及其文物的流散
第十五讲 郑和海外遗迹
第一节 郑和家世
第二节 明代初年的西洋与满刺加大明海军基地
第三节 明朝与三佛齐的朝贡贸易
第四节 郑和葬地
第五节 非洲的礼品
第六节 郑和舰队在波斯湾的登陆地
第七节 郑和宝物的最后归宿
参考书目
主题索引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梅村。
得书感谢您对《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