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报河南与中国现代文化

豫报河南与中国现代文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查阅《豫报》《河南》原刊,探讨两报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关系。

内容简介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留日学生纷纷创办革命报刊。河南籍留学生1907年先后创办了《豫报》《河南》,以“促民族雄飞于世界”为宗旨,提出“消灭皇帝”的革命口号,鼓动“罢市”、“抗税”直至“暗杀”、“兴革命军”、“扫其庭而犁其穴”。鲁迅《人之历史》等论著在《河南》也在发表。

本书在查阅国内各种版本的《豫报》《河南》原刊的基础上,通过“还原”“去蔽”,艰难爬梳,全面把握刊物的基本情况。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豫报》《河南》的创刊背景

第一节 社会背景:清末中国及河南社会

第二节 文化背景:清末留学运动

第三节 创刊机缘:同盟会与河南留日学生的革命宣传

第二章 《豫报》《河南》的创刊及编辑队伍

第一节 《豫报》的创刊及停刊

第二节 《河南》的创刊缘由及刊期

第三节 《河南》主编(总编辑)探源

第四节 《河南》经费来源与巾帼英雄刘青霞

第三章 《豫报》《河南》的刊物性质及主要栏目

第一节 牗启民智 唤醒国魂

第二节 阐扬公理 救亡图存

第三节 从“改良”到“革命”

第四节 形式的意味:《豫报》《河南》的主要栏目

第四章 鲁迅与《豫报》《河南》

第一节 《豫报》第一号所刊疑似鲁迅撰写的两则广告

第二节 鲁迅选择了《河南》

第三节 思想启蒙的起点

第四节 文艺救国的肇始

第五章 周作人、许寿裳、苏曼殊等与《河南》

第一节 周作人与《河南》

第二节 许寿裳与《河南》

第三节 苏曼殊与《河南》

第六章 打破省界的《豫报》《河南》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 《豫报》《河南》的作者群体

第二节 《豫报》《河南》的传播

第三节 新文化的先声:《豫报》《河南》的影响及地位

附录一:《豫报》目录

第一号

第二号

第三号

第四号

第五号

第六号

附录二:《河南》目录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后记

豫报河南与中国现代文化是201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秦方奇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豫报河南与中国现代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塔文化与九江古塔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古塔类型及其发展演变、古塔的变迁、古塔的构造、佛塔的中国化与建筑美、九江地区古塔调查、九江地区古塔分布与特点等。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 电子书
本书共两个部分,一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包括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如:莫高窟、长城、古建筑复杂的武当山、布达拉宫、三孔、平遥古城、苏州园林等等;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包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如昆曲、书法、剪纸、端午节、妈祖信仰与习俗、丝绸工艺、针灸、皮影戏、木活字印刷、福建木偶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创作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写中国舞蹈的基本概述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的整体概说,将细致的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对舞蹈创作的影响,包括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宗教与祭祀文化、中国传统礼仪教化、中国传统习俗、日常生活场景、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戏曲的概述和其与舞蹈创作之前的关系。目的在于让读者在了解中国各方面传统文化同时,也能相应地了解到由此诞生的舞蹈体系的来龙去脉,探讨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城市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主要阐述当代城市与城市产生的文化以及文化塑造城市之间关系。
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历史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古代神话的文化解读、儒道思想的考释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本质的研究、历史专题研究等等方面。全书以论文的形式,并通过一个“精神”的视域对中国文化精神以及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一探本寻真式的考察,以便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何为“中国性”给予必要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