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三小:一所学校的变革与超越

大家三小:一所学校的变革与超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当一堵堵墙被推倒,当校园有了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空间,当学校体现出“家”的味道,教育会发生什么变化?

内容简介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育应着眼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已成为呼应时代需要、引领学校变革的旗帜。未来,中国将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今天的学校则需要培养植根于深厚中国文化、具有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的一代新人。

作为一所传统的优秀学校,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在发展进程中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聚焦育人方式的变革,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核心,突破相对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固定的教学内容、封闭的学校生活,从教育理念、学与教的组织形式、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结构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变革。

本书全面呈现了中关村第三小学这场“面向未来,重塑学校”的创新实践,从“学与教”方式的转变和创新、重建学习空间、构建“班组群”、建构生态大课程实践体系、建设互动互惠的学校社区关系、创建新型教育组织生态等方面,为读者描画了中关村三小创建一所扎根中国文化、融通中外先进办学思想、可与世界优秀学校比肩同行的新型学校的变革实践。

作者简介

作者刘可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实践导师。曾获“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当代教育名家”等称号。著有《教育其实很美》《刘可钦与主体教育》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Preface

第一章 大家三小:开创面向未来的新时代

第一节 理念认同可入心

一、制定发展纲要,重新定位学校

二、启动“班组群”实验,缓解教师的不安全感

三、重建现代学校治理结构,激发组织活力

第二节 可感知的理念生长

一、汇聚共同问题,与邻家学校比肩同行

二、身边经验快速分享

三、创建学校教育共同体

第三节 整体变革的系统设计

一、办学宗旨

二、学校定位

三、发展愿景

四、学校精神

五、组织行为准则

六、战略目标

七、重点领域

第二章 学校3.0:建筑与教育的最美相遇

第一节 让学习发生在足迹所至

一、处处是教室

二、处处是图书馆

三、处处是博物馆

四、处处是艺术馆

五、处处是舞台

六、处处是学习的地方

第二节 多样学习方式的保障

一、班组群—校中校的多样组合

二、更大的学习空间

三、更灵活的家具

四、更智能的联结

第三节 多层次空间:孕育灵感与创造

一、学生的多层次空间

二、教师的多层次空间

三、管理者的多层次空间

第四节 空间就是课程

一、空间美学的浸润

二、智慧化建筑的启迪

三、生态景观的熏陶

第五节 学校与社区相连

第三章 班组群:大小孩子在一起

第一节 我们的“三室一厅”

第二节 班主任+导师

一、多重身份激活多元视角

二、回到“家”里的教师生活

三、孩子有了选择“家长”的权利

第三节 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同伴

一、从“大牛”到“宝玉”

二、学生导师“特工队”

第四节 学习与生活的基地

一、教室里,让学生离开课桌

二、“厅”里的别样风景与多样遇见

第五节 让学校教育更有滋味儿

一、学校教育的生活味儿

二、学校生活的教育味儿

第六节 学校变革的最小“孵化器”

一、教学服务:由静等到推送

二、课程设计:由单一学科到多样重组

三、活动中心:由教室中心到多维中心

四、教师工作:由学科分工到学科协同

五、学习关系:由单向片面到多元立体

第四章 真实的学习:构建生态大课程

第一节 课程变革的校本印记

第二节 三个目标、五种能力

第三节 课程的“骨架”与“血肉”

一、重塑课程的“骨架”

二、生长课程的“血肉”

三、课程与学生个性的交流

四、即时性课程:课程与生活情境相融

五、课程与建筑的对话

第四节 灵动的板块学时

第五节 看见学生,看见学习,看见成长

一、纸笔测试

二、表现性评价

第六节 “田间地头”的课程研发

一、“管”出的问题

二、生态大课程需要多样的管理方式

第五章 有问题,有互动:多样综合的学习方式

第一节 重塑教与学的文化

第二节 学习的学习

第三节 学科的新风景

一、问题引领下的数学学习

二、项目引领下的科学单元学习

三、项目引领下的语文单元学习

第四节 年级与学科的多样组合

一、同学科跨龄

二、同龄跨学科

三、跨龄跨学科

第五节 当儿童对话课程

一、项目学习

二、学科实践活动

第六章 行有规、行同矩、心自由:学生积极行为的养成与支持

第一节 积极行为养成的现实挑战

一、规则“乱花渐欲迷人眼”

二、成人的要求≠儿童的规则

三、忽视儿童的未来性

四、缺少趣味性

第二节 积极行为的五大基石

一、理论依据与创新思考

二、我们遵循的基本信念

三、学生积极行为的价值基石

第三节 积极行为养成,从这里出发

一、学生积极行为养成与支持系统的基本内容

二、学生积极行为养成与支持系统的具体实施渠道

第四节 行为评价与三级干预系统

一、多元的积极行为评价系统

二、积极行为的三级干预系统

第五节 循规矩,正方圆

一、学生积极行为记录与评价系统

二、让真实的学习有规可依

三、学生成长清晰可见

四、共同的约定解放教师的教育力

第七章 学校中的学校:变革学校管理模式

第一节 组织结构扁平化

第二节 人财物,责权利

一、职能部门

二、事业部门

三、众创基地

第三节 多元参与的学校共治

一、以校长为核心的行政团队

二、课程发展委员会

三、少先队大队委员会

四、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

五、党组织

六、教代会

第四节 学校变小,文化增厚

一、学校管理的价值追求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超越部门边界

一、校服预订从线下走向线上

二、“现代学校创新行动激励计划”中的协同创新

三、日常教学管理中的矩阵决策

第八章 解放教育力:成长在聚光灯下的教师

第一节 从“饭后甜点”到“主餐”

第二节 做“自主发展大餐”的“烹饪高手”

第三节 项目学习,回到真实的教育现场

一、学校指定“食谱”

二、教师自主研制“食谱”

三、学校指定与教师自主创造融合

第四节 教师发展的“美食节”

一、年度发展论坛

二、校区例会

第五节 走上科学、专业的成长道路

第六节 是创造者,亦是受益者

第九章 教育共同体:社区中的学校

第一节 立德树人,三位一体

一、一切为了孩子的家长们

二、学校不应是“教育孤岛”

三、“学校像一个社区”

第二节 社区的“庙堂”

一、学校的社区性

二、学校与社区的双向对话

三、教育孩子,团结人们,引领社会

第三节 学校对话社区的桥梁

一、家庭教育实践研究中心:“家长沙龙”为家庭教育支着

二、家长志工:服务大家的孩子

三、邻家孩子:扩大孩子的朋友圈

四、家校事务协作中心:危机处理社区联动

第四节 打开的校门

一、“走出去”的“好老师进社区”

二、“请进来”的周末艺术课

第十章 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创造更多可能

第一节 重构学习关系

第二节 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

第三节 共进共赢的学校发展生态

第四节 多维变革积淀成长动力

一、学校满意度调查

二、七年级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调研中的学生表现

第五节 比肩同行,共创新时代好学校

结语 Epilogue

后记 Postscript

大家三小:一所学校的变革与超越是2018年由北京源创一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刘可钦。

得书感谢您对《大家三小:一所学校的变革与超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传统与超越:中国当代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论丛) 电子书
深入探讨中国的家庭及家庭政策如何在超越传统局限性的同时注重传统的延续性。
吃透小红书文案:从模仿、创新到超越 电子书
新媒体写作导师梁小小的实战总结,带你轻松写出优质文案。
悄然而深刻的乡土变革:本土性农村社会工作探索 电子书
本书呈现了这些实践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这值得学习和传承。
超越城乡:资源、机会一体化配置 电子书
从以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视角,结合中国的城乡关系,提出了研究问题和分析框架,并由此展开对城乡关系一体化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最后提出城乡综合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