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政人员从执行者到行动者的角色嬗变

政府行政人员从执行者到行动者的角色嬗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行政人员角色需从执行者转为具有自主性的行动者,以实现合作治理。

内容简介

管理型政府是属于工业社会的产物,管理型政府的行政人员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背景下生成了执行者角色。执行者角色的行政人员具有服从命令的特征和工具理性的人格,他们只需根据命令执行任务即可。服务型政府存在于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复杂性特征的后工业化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形态也随之转变。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人员为了构建新型的合作治理模式,行政人员需要从照章办事的执行者角色转向具有自主性的行动者角色。或者说,管理型政府所培养的执行者角色行政人员不再适合社会治理工作。塑造行政人员的行动者角色需要突破制度控制行为的思维,主动、积极的行动者要拥有自主行动的合法性,关键在于如何在行政人员自主性画板上涂上服务性质的色彩,突显行政人员的道德理性。行政人员的行为被放在了更为广泛的合作体系之中,行政人员的行为除了执行政策和服从上级命令外,他们的行政行为需要得到合作治理体系中社会他者的承认,这种他者的承认激励行政人员建构起个体的主观责任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合作治理体系、行动者角色的行政人员、政治生态环境其实在我国当前也有初步体现,虽不完善但这种创新型的探索却值得我们来深入分析。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解释框架与概念描述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作为执行者的管理型政府

第一节 治理体系中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第二节 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

第三节 管理型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体现

第三章 作为执行者角色的行政人员

第一节 官僚制组织中的行政人员

第二节 行政人员的“执行者”特征

第三节 行政人员的“执行”变异与政府职能的缺失

第四章 后工业化社会的“行动”思潮

第一节 社会实践中“行动”思潮的萌芽

第二节 “行动者”理论:社会认知范畴的转型

第三节 行动思潮对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化

第五章 从行动者视角看服务型政府

第一节 作为行动者的服务型政府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的组织架构

第六章 行政人员行动者角色的形塑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中的行政人员

第二节 行政人员的“行动者”维度

第三节 行政人员行动者角色的塑造路径

第七章 行政人员行动者角色的本土化

第一节 管理行政向合作治理转型的探索性实践

第二节 行政人员行动者角色的现实呈现

参考文献

结语

政府行政人员从执行者到行动者的角色嬗变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乔姗姗。

得书感谢您对《政府行政人员从执行者到行动者的角色嬗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政府会计真账实操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
本书分为11章,涵盖的主要内容有政府会计基础知识、资产类科目核算、负债类科目核算、净资产类科目核算、收入类科目核算、费用类科目核算、预算收入类科目核算、预算支出类科目核算、预算结余类科目核算、政府会计报表编制、政府会计制度新旧衔接。从《政府会计制度》新的立意出发,全面、细致、准确地讲述了各个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实用性强,特别适合政府单位会计的入门读者和进阶读者阅读,
嬗变 电子书
本书以小说为载体,以铁路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为主要线索,即通过滇越铁路上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他们跌宕起伏的成长故事,真实的再现了1980年至1990年十年间的铁路企业的改革,深刻地揭示了铁路发展的历程。
社会组织公共性与政府角色 电子书
国家与社会之间是否能形成适宜于现代化发展的良性关系,是影响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深层次结构性因素。在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的良性生长关键取决于基于政府权力的政府角色的合理性定位。本书基于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时代价值,针对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现实状况,着重探讨了政府权力对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中政府权力进一步调适的基本方向和路径选择。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标准为切入点,将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角色厘定为三类。全书首先阐释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其次梳理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办学体制;最后对不同时期的分配标准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并由此认识作为资助和补偿者的政府角色。
遭遇地方:行动者视角的发展干预回应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关注干预对象的日常生活以及项目实施者、地方官员、居民等不同地方行动者之间的互动行为与社会关系,并以民族志方式展现和剖析发展干预的地方实践,揭示在宏观干预条件下发展项目是如何进入当地居民每日生活并最终得以成功或失败的地方逻辑;通过对地方行动者之于发展干预的解构、内化、重塑过程的分析,试图对发展干预者的角色、功能,以及发展干预本身作一制度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