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朗诵史

中国当代朗诵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国内第一部朗诵史方面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1949年以来的朗诵人物、朗诵文本、朗诵背景、朗诵观念、朗诵现象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初步建构起中国当代朗诵史的框架。 

本书是研究当代朗诵艺术史、当代朗诵文化史的基础性成果,也为读者深入理解中国当代史、中国当代文化史、中国当代艺术史等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更为读者深刻体味中国社会变迁打开了一扇窗口。

本书适合作为播音主持、中文、新闻传媒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通识类选修课教材。

作者简介

作者胡先锋,祖籍湖北武汉祁家湾。1972年出生于天津宝坻。1989-1993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1998年在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刑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刑法变迁史、中外朗诵史、中国大学史等。

2004年获得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2005年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2009年荣获“中华诵”湖北赛区三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什么是朗诵

一、诵

1.中国古代“诵”的含义

2.中国传统教育中“诵”的演变

二、从诵到朗诵

1.“朗诵”的出现

2.从诵到朗诵的历史性转变

3.作为现代中国朗诵背景的外国朗诵

三、朗诵及其相关的概念

1.广义的朗诵和狭义的朗诵

2.朗诵和朗读

3.朗诵和吟诵(吟读)

4.朗诵和台词

5.朗诵和旧戏的念词、念白

6.朗诵和背诵

7.朗诵和演讲

8.朗诵和朗诵剧

四、作为文化形态的朗诵

1.作为“表达与传播”的朗诵

2.作为“口头表演”的朗诵

五、初步结论

第一章1949-1966年朗诵发展史

一、1949-1952年的朗诵

1.“时间开始了”

2.抗美援朝时期的朗诵

3.柯仲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朗诵

4.苏俄文本的朗诵

二、1953-1957年的朗诵

1.话剧朗诵的高峰与话剧朗诵流派的确立

2.学生朗诵

3.1955年武汉、天津、沈阳的朗诵活动

4.文学朗诵唱片的出版

5.1956年《朗诵艺术》、《文学作品的朗诵》的出版

6.《放声歌唱》的朗诵

三、1958-1962年的朗诵

1.电影《王子复仇记》配音在朗诵史上的地位

2.新中国最早的电视朗诵

3.“大跃进”民歌朗诵

4.官方的朗诵声音

5.舒绣文的朗诵

6.朗读朗诵出版物

四、1963-1966年的朗诵

1.主流朗诵

2.非主流的朗诵声音

3.北京市业余朗诵研究小组的成立

4.大学朗诵

5.《诗刊》社的朗诵会

6.《东方红》中的朗诵

7.基层朗诵热潮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1966-1976年朗诵发展史

一、官方朗诵

1.夏青与政论朗诵

2.官方朗诵出版物

3.纪录片的解说和朗诵

4.《理想之歌》

5.朗诵1976

二、红卫兵朗诵

1.红卫兵诗歌朗诵

2.红卫兵文艺宣传节目和红卫兵戏剧中的朗诵

三、毛泽东文本的全民朗诵

1.非官方朗诵

2.官方朗诵:以广播朗诵为例

四、地下朗诵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1976-2009年朗诵发展史

一、1976-1980年朗诵发展史:释放的心声

1.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

2.粉碎“四人帮”后的朗诵:庆祝、痛斥与怀念

3.反思与呐喊:真理之声

4.《诗刊》社的朗诵会

5.一个特殊的朗诵群体:艺术考生

6.对“过火”朗诵的批评

二、1981-1989年朗诵发展史:当代朗诵的高潮

1.职业朗诵的出现

2.武汉:正统朗诵的缩影

3.《风流歌》的朗诵

4.1982-1984年《诗刊》的朗诵会

5.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朗诵

6.电影《青春万岁》中的朗诵

7.1980年代的大学朗诵

8.北京电视台《中秋诗会》、《元旦诗会》、《时代的歌》

9.1986年北京市朗诵研究会的成立

10.朗诵1986

11.地方的广播朗诵

12.艺术考生的朗诵

13.1980年代朗诵出版物

14.1980年代朗诵的高潮与退潮

三、1990-2000年朗诵发展史:当代朗诵的转折

1.1990年代中前期的朗诵

2.汪国真、海子文本的朗诵

3.1990年代后期的朗诵

4.艺术考生的朗诵

5.1999年《中国广播朗诵艺术世纪经典》的出版

6.大学朗诵

四、2001-2009年朗诵发展史:当代朗诵的加速发展

1.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

2.“中国名家诗文精品欣赏系列”的出版

3.2002年几个代表性朗诵会

4.历届珠江诗歌节

5.2003年互联网和现场首次结合的朗诵演出

6.朗诵2004

7.朗诵2005

8.朗诵2006

9.朗诵2007

10.朗诵2008

11.汶川地震朗诵潮:空前高峰

12.朗诵2009

13.网络朗诵:全民盛宴

14.反朗诵的声音

第四章当代广播电视朗诵

一、广播朗诵:曾经的辉煌

1.广播朗诵的含义

2.新中国成立前广播朗诵简况

3.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朗诵

4.广播朗诵的特点和地位

二、电视朗诵:多媒体视听艺术

1.电视朗诵的开端及其发展简况

2.电视诗会

3.电视朗诵与固定合作者:以韩静霆为例

第五章1996年以来的朗诵比赛

一、中央电视台首届朗诵艺术大赛

二、“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

1.第一届至第六届(1997-2002年)

2.第七届至第十一届(2004-2009)

三、“臧克家杯”首都朗诵艺术大赛

四、“殷之光杯”朗诵艺术大赛

五、“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

1.2007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2.2008年“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

3.2009年“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

4.2010年“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

六、“夏青杯”朗诵大赛

1.2010年首届“夏青杯”朗诵大赛

2.2011年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

七、朗诵比赛评价

第六章重点朗诵地域

一、上海

1.《邓小平之歌》的朗诵

2.上海朗诵的“好年景”

3.梁波罗和赵静的朗诵实践

二、武汉

1.1990年代的学校朗诵

2.武汉朗诵艺术团

3.历届湖北省高校普通话大赛

4.一位播音指导与朗诵

三、深圳

四、沈阳

五、台湾

六、香港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当代朗诵史是2013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先锋。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当代朗诵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孔子在日本(中日文化交流史) 电子书
本书从两个侧面对日本历史上的孔子形象进行研究。
极简进步史:人类在失控中拨快末日时钟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构思精巧、文句启发人心的通俗读物,同是也是一部对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科技、环境等多方面展开反思的进步读物,不仅梳理了人类自石器时代直至21世纪的今天,文明发展中所经历的好与坏,还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思,提醒今日的人类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不要跌入进步陷阱,导致人类文明的灭亡,以及人类物种的灭绝。本书在英美加三国出版十年来获得剧烈反响,引发了民众持续的热烈讨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隋唐中日书籍交流史(中日文化交流史) 电子书
本书依据“书籍之路”理论,从多元的视角,以丰富的案例,构建中日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
中国古代图书史:以图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史 电子书
中国古代图书史的宏观研究,以图书为中心的文化史。
中日汉籍关系论考(中日文化交流史) 电子书
本书通过剖析中日汉籍交流的生动实例,探明“书籍之路”的内涵与外延,考察汉籍传播异国他乡的途径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