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O2O领域先驱、O2O知行合一领域第一人、O2O触点场景论奠基人撰写,中国首部从触点和场景角度探讨O2O实践的著作。
内容简介
当下,绝大部分企业践行O2O都还聚焦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服务类电商”这种B2C 2.0的模式,有一群O2O践行者们基于“渠道内容社群”和“ 触点场景行为”的体验感悟在实践着他们的O2O梦想。因为,他们相信,场景时代正在到来,触点创新就在眼前!
本书作者是中国O2O领域先驱、O2O知行合一领域第一人、O2O触点场景论奠基人,本书是他撰写的O2O系列的第3本,第一本《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主要从“道”的层面讨论了O2O的商业价值、商业模式和商业趋势;第二本《O2O实战:二维码全渠道营销》主要从“术”的层面用第一人称讲了一个店长利用二维码和微信开展O2O营销的故事,是中国数千万门店店长应该具备的操作手册;本书则从“法”的层面着手,聚焦于“触点、场景、行为”这一最前沿的O2O实践理论,从虚实互动、实战践行、商业颠覆、模式重构、标准定义5个维度系统、深度阐述了企业如何才能将O2O实施方案落地的方法、规范、标准。
本书在写作方式上别出心裁,全书一共5篇,分为27堂课,每一堂课不仅有系统的理论、深度的观点、可实操的方法,还有来自于O2OPark的践行案例,最后还附有练习题。
第一篇(6节课)“顺应趋势,虚实互动”,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以及人性入手,推演出O2O商业的趋势是虚实互动,这个趋势下,消费者主权、商业思维、商业范式和组织变化是必然现象。
第二篇(6节课)“直面挑战,实战践行”,从团购、微信商城、移动支付、会员卡、手机二维码等O2O践行业务入手,推演出异业联盟的互联网化可能是最符合消费者主权商业的O2O践行。
第三篇(5节课)“价值发现,商业颠覆”,从渠道、内容、营销、产品、基础设施,以及中心论和去中心论的商业纠结等角度入手,告诉O2O践行者,价值回归和商业颠覆已经出现。
第四篇(5节课)“组织战略,模式重构”,从企业战略、产品打造、组织模式、品牌重构、企业管理、数据运营等企业内部因素入手,告诉O2O践行者,O2O践行需要在企业内部实现模式重构。
第五篇(5节课)“壁垒重建,标准先行”,从工具、触点和场景入手构成TTS体系,形成O2O践行者的规范和标准,对TTS的价值主张和商业伦理、企业O2O工具设计、创意赋能、乘积循环、CMM规则进行了描述,系统性描述了O2OPark触点场景派O2O践行的道、法、术、器。
作者简介
作者张波,上海翼码公司(电子凭证行业的领导者)业务支撑部总监,O2O领域的先驱者,拥有16年的IT行业从业经验、10年的数据分析项目经验、5年的管理经验,以及多年富士通、赛贝斯公司等国际大企业的工作经历。在O2O领域浸淫了7年(O2O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则不到2年),伴随着中国电子凭证行业的成长,专注于二维码和O2O领域的研究和实践,”HomeO2O”的开创者和实践者,行业经验丰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赞誉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言——从盲人摸象开始
第一篇 顺应趋势,虚实互动
虚实互动1:从入口到触发
虚实互动2:回到人性的原点
虚实互动3:互联网思维和O2O思维
虚实互动4:消费者主权商业C2B2B2C
虚实互动5:O2O商业范式
虚实互动6:自组织社群兴起
O2OPark践行故事1
本篇总结
第二篇 直面挑战,实战践行
实战践行1:团购
实战践行2:微信商城
实战践行3:移动支付
实战践行4:会员卡
实战践行5:手机二维码
实战践行6:异业联盟互联网化
O2OPark践行故事2
本篇总结
第三篇 价值发现,商业颠覆
商业颠覆1:碎片化渠道和个性化内容
商业颠覆2:让小分队来指挥O2O营销
商业颠覆3:体验&营销一体的CEM模式
商业颠覆4:O2O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巨头PK
商业颠覆5:中心化&去中心化
O2OPark践行故事3
本篇总结
第四篇 组织战略,模式重构
模式重构1:O2O战略诊断和渠道内容匹配
模式重构2:虚实思维的体验式产品模型
模式重构3:自组织和他组织的混合协作
模式重构4:认知盈余的品牌重构
模式重构5:大数据神话、分析、运营和道德
O2OPark践行故事4
本篇总结
第五篇 壁垒重建,标准先行
标准定义1:TTS价值主张和商业伦理
标准定义2:TTS的企业O2O工具设计
标准定义3:TTS创意赋能和语义描述
标准定义4:TTS的乘积范式
标准定义5:TTS的CMM规则
O2OPark践行故事5
本篇总结
附录A O2OPark策展(1~27)
附录B 触景语义描述V1.0
附录C 二维码触点认知设计V1.1
附录D O2O践行起手式V1.1
后记 O2O践行者的三性
O2O落地:触点场景派的27堂必修课是2014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出版,作者张波。
得书感谢您对《O2O落地:触点场景派的27堂必修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