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理性:中国道教文学及其思想史研究

想象与理性:中国道教文学及其思想史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简要勾勒道教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进程,揭示其内在规律。

内容简介

简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次生学科——道教文学(含道教文学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揭示了道教文学形成和兴盛的诸多因素,探讨了道教文学盛衰的内在规律。全书共分四个部分承载上述内涵:第一部分为总论,从宏观上探讨“道教文学”的基本品质及研究的方法,指出宗教与文学的同源同质的本质关系,将“玄想”定为中国道教文学的民族特色。第二部分为“汉魏六朝篇”,探讨早期道教衍生的道教文学的基本特征,早期道教文学思想对道教文学创作的指导作用,玄学、神仙学说对道教文学的影响,早期道经造作时期诸多道经文体的义界,凡此种种,都说明道教文学在其形成产生之时的历史面貌。第三部分“隋唐两宋篇”,主要揭示佛学、理学、仙学共同作用下的道教文学的历史情景,揭示了唐宋历史文化语境下的道教文学“真相”,反过来,道教又反作用于唐诗宋词,为唐宋文学研究别开新面。第四部分“辽金元明清篇”,随着道教的式微和回光返照,道教文学也走到了她的黄昏晚景,全真教文学以抒写“真”、“性”为使命,回归老庄的朴素,元明清道教散文以语录体为主,此时道教骈文的衰微已是公开的历史事实。

作者简介

作者蒋振华,1964年生,湖南邵阳人。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著有《汉魏六朝道教文学思想研究》《唐宋道教文学思想史》《元明清道教文学思想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总论

一、中国道教文学研究的学科知识要求

二、宗教与文学的玄想契合

第一章 汉魏六朝道教文学创作与思想的孪生关系

第一节 早期道教对“文”的认识

一、《老子想尔注》的邪文观

二、《太平经》宗教视角下的文的阐释

第二节 魏晋道教文人创作与文论

一、竹林七贤对于魏晋神仙道教文化的诗性阐释及其贡献

二、葛洪仙学理论影响下的文学创作观和风格论

第三节 南朝道教文学与艺术

一、南朝道经分类上将文学、宗教与品鉴三元合一

二、南朝道教灵宝斋醮仪式的文艺象征与戏剧表演

三、汉魏六朝仙歌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第二章 隋唐两宋道教文学及其影响

第一节 道教、仙学、诗学

一、隋代道教文学创作倾向的仙圣合一和神仙意象化

二、仙学、韩李诗风、苏黄诗学

第二节 南宋道教文学创作的理性化

一、理学与南宋道教诗歌创作之关系

二、南宋道教文学思想中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 辽金元明清道教文章与文化

第一节 金元道教文章与文化互动

一、传统骈文对辽金道教文章创作的多元渗透和影响

二、金元道教人士碑志体散文的文化价值考察

三、金元文人与河北太一教的文化互动

第二节 元明清道教文章的形式与内容

一、全真教散文宗教叙事的结构模式

二、明代道教散文的崇儒倾向及其生成

三、中国古代道教语录体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参考文献

想象与理性:中国道教文学及其思想史研究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蒋振华。

得书感谢您对《想象与理性:中国道教文学及其思想史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是关于文化力量的形成机制、作用机理和社会影响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电子书
如果压力是21世纪的全球“流行病”,那么塑造韧性就是治愈之道。韧性不是新事物,也不是你需要补充的品质,它已经在你体内了,你需要发掘、滋养或修复这种品质,这个过程需要你精心的设计。本书就是你设计韧性的操作手册,它基于神经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哲学等学科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基础,从思考、状态、认知、情境、心流、生活方式等12个方面,全面地给出了塑造韧性的建议与技巧。每一章都涵盖了不同领域中的“韧性精英”
中国伊斯兰先贤:马注思想研究 电子书
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有“回族四大著作家”(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的说法。马注思想之所以值得重视和研究,完全与他出生于回族世家,自幼受儒学教育从而在融合伊斯兰与儒家思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清真指南》堪称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的杰出代表作。当前,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教的赛莱菲耶极其活跃。它在国际政治领域,已经产生了可见的危害;它在思想、文化、宗教领域的流传,人们同样不应低估它的严重影响。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6)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7)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