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苟小泉博士在博士后期间所完成的研究课题,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术成果,现在经过作者的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正式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为考察的对象。谈到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无疑容易产生歧义。不过,作者首先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与西方哲学中的“Ontology”作了区分,把研究限定在作为中国哲学概念的“本体”问题之中。

这一论域中的“本体”是中国哲学已有的概念,与之相联系,作者所作的,实际上是关于中国哲学史上的“本体”学说及其形态的考察。

作者简介

作者苟小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撰写学术专著《陈白沙哲学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一般特征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与“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设想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两个世界”

第一节 “可道”世界与“常道”世界

第二节 “可道”世界的特征

第三节 “常道”世界的特征

第四节 “两个世界”的关系

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可道”形态

第一节 “可道”的一般含义

第二节 “可道”的本体论研究对象

第三节 “可道”的本体论特征

第四节 “可道”形态中的有限超越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常道”形态

第一节 “常道”的本体论根源

第二节 “常道”的本体论内涵

第三节 “常道”的本体论规定

第四节 “常道”的本体论意义

第五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道德”形态

第一节 “道德”的内涵和表现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第三节 “道德”的特征

第四节 “道德”的诠释

第六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具象表达与象征言说

第一节 具象表达

第二节 象征言说

第三节 语言的意义

第四节 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的特征

第七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终极关怀

第一节 终极关怀的“道德”根源

第二节 终极关怀与“道德”自觉

第三节 终极关怀与“道德”信念

第四节 终极关怀与“圣人”象征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是2013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苟小泉。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电子书
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陈法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儒学发展史的角度及易学哲学的高度,提炼出陈法哲学思想研究的若干重要命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系统研究;同时注重研究的学理性,紧密贴近陈法思想的本原,既深入挖掘陈法哲学思想丰富的内涵,又充分展现其独特个性色彩。本书使陈法哲学思想的原貌得以完整呈现,为系统研究中国易学和儒学发展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贵州地方思想文化,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相对与绝对的关系视角,在全面挖掘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剖析历史与价值、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价值与评价等的关系问题,并从共时态角度将新康德主义的思想与同期学者的理论做横向比较,打开新康德主义价值论的对话空间;从历时态的角度开启新康德主义价值论与现代价值论对话的广阔空间,整合当代价值论的思想资源,加深对相对与绝对价值关系的理论意义的理解。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7)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6)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