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二卷:1949-197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二卷:1949-1976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1949年10月至1976年10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内容简介

本书入选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卷用宏大的理论视野、翔实的历史资料,深刻而系统地阐述1949年—1976年这一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编写中坚持论从史出,坚持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尽可能用丰富的史料,大跨度的宏观分析和典型的案例透视,凸显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发展及其理论推进,融历史科学与理论科学为一炉,全面客观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化”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编者王树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共北京党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副理事长。

主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课题“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与重点项目各1项等;出版专著、主编教材15部(套)、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导论

第一章 《共同纲领》的颁布与新中国的成立

一、 《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设想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三、 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四、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与“不要四面出击”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一、 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

二、 对新中国社会性质和特征的判断

三、 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

四、 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展开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一、 意识形态领域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

二、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三、 《毛泽东选集》和马列著作学习运动

四、 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章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三、 “三大改造”的基本历程和基本经验

四、 对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创新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推进

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六章 “第二次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任务

一、 “以苏为鉴”与“第二次结合”的提出

二、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战略构想

第七章 中共八大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与中共八大的召开

二、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多方面探索

三、 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

第八章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创立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思想

二、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显现

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四、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发展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两种倾向及其变化

一、 反右派斗争与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认识的改变

二、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 纠“左”的初步努力及其成果

四、 庐山会议与“反右倾”斗争

第十章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一、 调查研究与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巩固

三、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事业和理论的发展

一、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理论的发展

三、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理论的发展

四、 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多方面发展

第十二章 外交方针的调整与中苏两党意识形态的纷争

一、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 中苏分歧的缘起

三、 中苏两党意识形态的论战

第十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大曲折

一、 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状况的重新估计

二、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展开及其教训

三、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后果

四、 “文化大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失误

第十四章 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趋向的不懈努力

一、 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艰难发展

二、 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三、 1975年的全面整顿

结束语

后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二卷:1949-1976是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树荫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二卷:1949-1976》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佛典汉译评论与佛学中国化 电子书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佛典汉译评论的诞生、佛典汉译评论的演进、自成体系的佛典汉译评论、完备严密的佛典汉译评论范畴与命题等。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评介 电子书
本书分十五章,对国外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和思潮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如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日本马克思主义等。
后马克思主义:解构还是僭越? 电子书
如何全面看待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原则过时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这些都是拉克劳、墨菲这样的右翼后马克思主义向我们提出的很尖锐的挑战性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带你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