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奇人梁漱溟(中国学术大师系列)

思想奇人梁漱溟(中国学术大师系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全新的视角书写一代哲人梁漱溟。

内容简介

在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为一代哲人梁漱溟写的传记,极具震撼力。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的传奇人物。他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复兴,投身于乡村建设的宏图,奔波于民族强盛的大业。他的学术研究及社会实践对于二十世纪中国的思想和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人格高洁,遗世独立,被誉为“文化中国的象征”。

作者简介

作者马勇,男,1956年1月生于安徽濉溪县。1973年入伍当兵,1977年至淮北煤矿当掘进工,1978年考入淮北煤炭技术学校,1979年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1983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胡适研究中心等研究员,河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旧时代的造反者

1. 败落的仕宦之家

2. 不一样的童蒙教育

3. 终极关怀的迷思

4. 少年革命家

第二章 对生命意的疑惑

1. 私有的罪恶

2. 皈依佛法

3. 究元决疑

4. 替释迦牟尼“说法”

第三章 为往圣继绝学

1. 回到世间来

2. 东西文化问题缘起

3. 中西印文化

4.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5. 新文化运动的盟友

第四章 为万世开太平

1. 再现讲学之风

2. 困惑与求索

3. 为万世开太平

4. 重建乡土中国

5. 在“中国问题”大背景下

第五章 主梦想变成现实

1. 聚集同志小试牛刀

2. 正式开启乡村建设运动

3. “政学合一”的尝试

4. 让成功遍布齐鲁大地

第六章 为国难东奔西走

1. 风雨飘摇中的“世外桃源”

2. 献策当局,反对不战而退

3. “孔夫子”与“马克思”对谈

4. 建言中枢

5. 战地巡历引发的感触

第七章 中国的圣雄甘地

1. 整合“第三方面”

2. 政治危机日趋加深

3. “民盟之父”

4. 大难不死,文化托命

5. 故乡再婚

第八章 为建国而调解

1. 保持“第三者”的独立

2. 八年努力无法结束

3. 亲历国共和谈

4. 惨案促使转变

5. 无可为,拔脚走开

第九章 为农民仗义执言

1. 中南海的“座上客”

2. 知识分子改造

3. 为农民执言

4. 你以为你是谁

第十章 十年寂寞与无奈

1. 我是谁

2. 遭受批判

3. 做书斋里的学问

4. 与右派朋友的同与异

5. 动辄得咎的岁月

第十一章 风雨后见彩虹

1. 风雨到来

2. 终极关怀

3. 沉默的羔羊

4. 不鸣则已

5. 返璞还俗

尾声 夕阳下喃喃自语

思想奇人梁漱溟(中国学术大师系列)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马勇。

得书感谢您对《思想奇人梁漱溟(中国学术大师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清代词学思想流变 电子书
本书以流派为纲,描述了清代词学思想的主要面貌和发展历程,再现了清代词学思想对于近代词学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并对清代词学史上几位词学家进行了客观的历史呈现,对于清代词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如何现代  怎样新诗:中国诗歌现代性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电子书
本书为研讨诗歌现代性问题的论文集,主题为“如何现代,怎样新诗”。在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其现代性呈现出非常丰富、也非常复杂的情态,追新与炫奇,否定与肯定之间的错综复杂,在这些现代性景观的层面,一方面显示了现代性具有“永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它潜在的许多问题。全书分“现代性的追求”“现代诗的语言策略”“现代诗歌中的现代性问题”“当代诗歌中的现代性”等几个主题,分别对中国诗歌的现代性
长路:邓小南学术文化随笔 电子书
著名宋史专家邓小南文化随笔集。
寻找中国龙(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 电子书
中学生龙崽和善恶两条龙的探险之旅。
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电子书
王富仁先生以敏锐的眼光和坚定的勇气,在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突破,他所提出的“思想革命的镜子”、“回到鲁迅”、“新国学”等构想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不可绕过的学术高点,对于现代文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有着突出的贡献。本书将“思想性”视为王富仁与现代文学的精神契合点,无论是王富仁本身的研究特点和研究风格,还是鲁迅、胡适、曹禺等王富仁研究的对象,极富“思想”性都是他们的共同特性。本书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