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环境法治与可持续发展

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环境法治与可持续发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环境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主要适合环境法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也适合于关心环境和生态的其他读者作参考之用。

内容简介

《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环境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文章”荟萃首届中达环境法论坛论文而成;作者是两岸环境法学界的名家或青年才俊;讨论的议题涉及可持续发展、科技与环境、清洁能源、气候变暖、动物福利以及环境公益诉讼等重大和前沿问题。“法治纵论”则选刊了几位外国学者关于环境法制的文章。此外,还精选了几篇关于法治和法律文化的学术论文和译文。

作者简介

编者高鸿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吉林大学法律系77级本科,中国政法大学81级硕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1991—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8年至今,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研究和教学领域主要为比较法学、法理学和外国法制史。现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包括《现代法治的出路》《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全球视野的比较法与法律文化》《心寄治邦——法理学论集》;主编《英美法原论》《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新编外国法制史》等;翻译和参译《哈贝马斯、现代性与法》《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比较法总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比较法学丛书”、“法律与社会丛书”和《清华法治论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感谢

卷首语 古易新读:原生态之音

主题文章

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永续过程中之法制缺漏与新制度之建构——以环境救济法典之建构为任务

一、前言

二、宪法环境国原则之建构

三、现行法制之缺失

四、环境救济法典之建构

五、结论

论有限修改《环境保护法》的有效性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有限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十大课题

三、小结

环境污染致人体健康损害的法治问题研究

一、环境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需要解决的最迫切问题

二、环境健康问题解决的关键是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三、环境健康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是环境健康案件的公正审理与判决

四、我国环境健康诉讼的现状

五、推进环境健康法治完善的策略与路径

破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难题——以生态法益为进路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道待解的法律难题

二、生态法益确认:破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难题的法律选项

三、生态法益进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立法选择与司法应对

四、余语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结合《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思考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我国环境法治发展的需要

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应增设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公民可否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兼与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相比较

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有关公民起诉资格的缺失

二、公民享有原告起诉资格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本质要求

三、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不会导致滥诉

四、结语

中国环保法庭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环保法庭建设概况

二、各地环保法庭的比较

三、环保法庭的实效与问题

四、环保法庭的发展趋势

以制度变迁中的诱致性为视角透视美国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

引言

一、美国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中所体现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二、美国EADR成功的原因分析

三、对完善我国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之思考

四、结语

论政策环境影响评估于宪法上之意义

一、前言

二、风险社会与保护国家

三、政策环境影响评估作为国家保护义务之实践

四、结论

科学的限度 ——环境标准制定中的合法性危机

一、风险规制体系的基本构成

二、科学在风险规制中的角色

三、环境标准制定中的价值判断和政策选择

四、环境标准制定的法律规制思路(代结论)

论我国环境法律中的“会同”条款——以部门合作为视角

一、现有环境法律中的“会同”条款

二、对“会同”条款的定性分析

三、“会同”条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四、余论

论环境刑法中的刑罚设置与改革

一、环境刑法刑罚配置的原则

二、环境刑法刑罚配置的现状

三、我国环境刑法刑罚配置的缺陷及改革

动物福利立法理念研究——以整体主义法律观为视角

一、个体主义法律观及其支撑下的动物福利立法理论

二、整体主义法律观及其对动物福利立法理念之功用

三、我国动物福利立法之展望

从隔离到共管:保护地范式的转变——结合美、加、澳等国家法律实践的考察

一、引言

二、隔离与排除:保护地的传统范式

三、共同管理:保护地的现代范式

四、保护地共管的实践

五、结语:兼谈对我国的启示

土地法律秩序的解构与重塑——以土地征收制度的限缩为中心展开

一、引言:我国的土地法律秩序与相关问题

二、现行土地法律秩序的历史考察

三、土地征收制度之理论与现实

四、土地法律秩序的重塑

美国太阳能获取权制度研究

一、美国太阳能获取权的历史发展及其立法现状

二、美国太阳能获取权的主要内容

三、美国太阳能获取权的经验、不足及启示

四、结语

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日本核危机为视角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安全观

三、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安全立法趋势

四、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安全法律制度构建

气候变迁与全球行政法

一、前言

二、气候变迁法律因应的困境

三、京都议定书的推展与全球行政法

四、全球行政法的兴起?

五、小结:全球行政法对气候变迁的启示

气候变化应对的制度需求与碳税立法

一、气候变化应对的制度需求

二、气候变化与碳税的互动

美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实践及联邦立法趋向

一、美国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交易体系的建构与运行

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交易计划成功的阻碍因素/潜在风险

三、美国联邦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交易制度的建构趋向

论温室气体排放权可交易性的法律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可交易性的私法基础

三、可交易性的公法基础

四、结语

法治纵论

水资源开发与原住民权利:“绿色流域”的实践

导论

一、原住民“自由、事先和知情的同意”权利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二、“绿色流域”的实践

三、“自由的、事先知情的同意”规则的实施及其挑战

四、结语

从人权进路看可持续发展——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原则

导论

一、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原则

二、重要性

三、应用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环境因素——以中国和挪威为视角

一、简介

二、人权与环境

三、轨道一:以权利为基础的环境保护路径

四、轨道二:人权与环境保护之间日益增长的协同效应

五、结论

马来西亚水法中的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评析

一、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的概念

二、马来西亚水法中有关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

三、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实行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的合理性

四、关于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可能引起的争议的分析

五、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对我国《水法》的借鉴意义

英国土地法中的更高权益:理论、历史与辨析

一、“更高权益”的义涵及译称辨析

二、对抗受让人的更高权益

三、对抗地产权人的更高权益

四、越位权与更高权益的辨析

五、更高权益的评析

常识理性与法治

一、程序正义的中国困境

二、把常识理性引入法治体系

三、新礼法结合的制度环境

爱德华·柯克的著述、理论及其影响——写在柯克爵士诞辰460周年

一、生平与著作

二、思想与观点

三、影响与评价

埃德蒙·柏克论帝国:以“美洲事务”为例

一、“美洲问题”的由来

二、柏克的“美洲三书”

三、帝国治理与国家利益

域外法音

法律与社会控制

一、法律的功能以及若干结构上的含义

二、律师角色中的张力

三、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机制

法律文化中的文化

一、何谓“文化”?

二、时下争议中的法律文化

三、方法论

编后记

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环境法治与可持续发展是2012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高鸿钧。

得书感谢您对《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环境法治与可持续发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研究(第6辑) 电子书
武汉大学出版《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研究》,中国首本知竞领域学术刊物,旨在提供权威交流平台。
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5辑) 电子书
《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研究》(简称《知竞研究》)是由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湖北省法学会竞争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以书代刊形式的学术性连续出版物,每年出版两辑。本刊力求汇集百家观点、砥砺学术思想、凝聚学术共识、研拟法治策略,赓续往学,推陈出新,力争为推动中国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理论与实务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略效绵力。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9年第2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期聚焦《土地管理法》修订。
量刑研究(第6辑):重大司法改革下的量刑建议探索 电子书
西南政法大学量刑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文本研究、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
法律与伦理(第4期) 电子书
本书市是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主办的集刊,本书是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