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乡愁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命题,是任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内容简介
乡愁源于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败”,“记住乡愁、留住乡愁”也是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平衡好乡愁、乡衰与乡村振兴,更是为了更好地在保留优秀农耕文明的基础上推进高质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情感乡愁、生活乡愁、文化乡愁、生态乡愁、发展乡愁是理解乡愁的多维理论维度,具体来说,它们涉及乡愁与乡村振兴、乡愁与城乡关系、乡愁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愁与文化传承、乡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从上述层面对乡愁的理论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以回答新时代乡愁命题的理论意蕴,对于从实践上传承和建设乡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李华胤,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中国农村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政治与农村基层治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大理乡愁研究院总编委会
序 言
第一章 兼具社会性与国家性的乡愁命题提出
一、 乡愁命题的时代背景
二、 乡愁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多重价值
(一) 乡愁是传统与现代的情感黏合剂
(二) 乡愁是国家现代化阶段性的重要体现
(三) 乡愁具有育人、化人的积极功能
(四) 乡愁是现代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
三、 乡愁研究的政治、理论、实践与世界意义
(一) 乡愁研究的政治意义
(二) 乡愁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 乡愁研究的实践意义
(四) 乡愁研究的世界意义
四、 乡愁研究的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 文学或美学范畴的乡愁研究
(二) 地理空间下的乡愁研究
(三) 作为一种文化的乡愁研究
(四) 城乡建设下的乡愁研究
五、 乡愁的界定与认识维度
(一) “乡愁”的界定
(二) “乡愁”认识的四个维度
六、 乡愁的基本特性
(一) 个体性与群体性
(二) 社会性与国家性
(三) 历史性与时代性
(四) 情感性与文化性
第二章 乡愁的多维内涵
一、 作为情感的乡愁
(一) 乡愁是一种深厚而久远的情感
(二) 乡愁情感的生成之源
(三) 现代视野下乡愁情感的内容层次
(四) 从个体到集体:乡愁情感的社会化
二、 作为生活的乡愁
(一) 乡愁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
(二) 生活乡愁的基本内涵
(三) 生活乡愁的三个层次
(四) 现代生活乡愁的本质是生活价值的冲突与平衡
三、 作为文化的乡愁
(一) 乡愁寓于文化之中
(二) 乡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反思与乡愁
四、 作为生态的乡愁
(一) 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与乡愁之源
(二) 乡愁的生态属性与内涵
(三) 生态乡愁的基本命题
五、 作为发展的乡愁
(一) 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问题与乡愁源起
(二) 从情感到政策文件:乡愁命题的国家化
(三) 发展中的乡愁命题与文明新形态
第三章 面向乡村振兴的乡愁资源
一、 乡愁、乡衰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
(一) 乡愁、乡衰、乡兴:彼此联系和统一
(二) 乡村振兴以留住乡愁为前提
(三) 乡愁是乡村振兴的资源要素
二、 乡愁经济形态与乡村产业振兴
(一) 乡愁的经济意蕴
(二) 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的乡愁
(三) 乡愁产业化与乡愁经济振兴
(四) 在消费乡愁中创造乡村经济文明新形态
三、 田园乡愁与乡村生态振兴
(一) 乡村原有生态与乡愁承载
(二) 留住乡愁的本质是塑造美好田园生态
(三) 以乡愁为契机建设生态宜居型乡村
四、 乡愁符号与乡村文化振兴
(一) 乡愁中的乡村文化元素
(二) 乡愁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功能价值
(三) 以乡愁符号为主题振兴乡村文化
五、 乡愁情结与乡村人才振兴
(一) 乡愁情结中蕴含着“人”的要素
(二) 乡愁情结可以衍生出积极的“乡建情怀”
(三) 乡愁情结与乡村人才的汇聚
六、 乡愁的治理价值与乡村治理新形态
(一) “言说的共同体”与乡村情感联结
(二) 乡愁的公共属性增进乡村社会的公共性
(三) 在参与中共建共享“乡愁”与乡村合治
第四章 面向城乡关系的乡愁价值
一、 历史进程中的城乡关系与乡愁形态
(一) 传统社会:有差别的城乡与无差别的乡愁
(二) 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差别城乡与有交叉的乡愁
(三) 中国式城乡现代化图景:乡愁形态与现代样态的融合
二、 “城乡等值”的共同乡愁
(一) 乡愁情感的城乡等值性及其政治社会历史根源
(二) 城乡等值性乡愁情感的基本内涵
三、 乡愁在新型城乡关系建构中的功能价值
(一) 乡愁蕴含着国家和社会对理想城乡的设定
(二) 乡愁在新型城乡关系建构中的基本功能
四、 乡愁牵引城乡多元要素互动融合
(一) 乡愁牵引城乡情感融合
(二) 乡愁形塑城乡文化融合
(三) 乡愁带动城乡发展融合
(四) 乡愁导引城乡生活融合
五、 探索“记得住乡愁”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一) 乡愁是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价值遵循
(二) 探索涵养个体乡愁情感的城镇生活空间
(三) 探索蕴藏地域历史文化的城镇公共空间
第五章 面向中华文化的乡愁意蕴
一、 农耕文化乡愁的传承与乡村文明新形态
(一) 留住与传承:乡村乡愁与农耕文明的统一性
(二) 在传承多样态的农耕文化中留住乡愁
(三) 以村庄为单位传承多样性乡愁文化记忆
(四) 以农耕文明为基的现代农业文明:“乡愁”滋养乡村文明新形态
二、 历史文脉乡愁的传承与城市文明新形态
(一) 传承与发展:文脉乡愁与城市文明的一致性
(二) 在城市历史文脉延续中保有乡愁
(三) 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记忆生产与发展
(四) 以历史文脉为基的现代人文城市:“乡愁”升华城市文明新形态
三、 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乡愁与文化自信
(一) 乡愁是文化反思下的文化自觉
(二) 乡愁文化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三) 在“留住乡愁”中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
四、 乡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衔接
(一) 乡愁文化塑造文明乡风
(二) 乡愁意识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
(三) 乡愁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衔接
五、 乡愁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 多元融合的乡愁与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认同
(二) 乡愁意识缔结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
(三) 以乡愁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第六章 面向生态文明的绿色乡愁建设
一、 乡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
(一) 在历史中发现和认识乡愁的生态意蕴
(二) 生态乡愁: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反思与诉求
(三) 生态乡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
二、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自然乡愁
(一) 自然生态乡愁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 城乡现代化建设中的自然生态乡愁:内容与路径
三、 人文生态保护中的文脉乡愁
(一) 人文生态乡愁的本质是人与自身的和谐延续
(二) 城乡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文生态乡愁:内容与路径
四、 绿色乡愁与中国生态文明新形态的构建
(一) 在传承生态乡愁伦理中推进现代生态文明价值体系的构建
(二) 以“绿色乡愁行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三) 在留住生态乡愁中建构中国生态文明新形态
第七章 作为一种方法来理解的“留住乡愁”
一、 “留住乡愁”内含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
(一) 乡愁是一种实践主义的情感
(二) 乡愁的客观物质基础决定乡愁的具体内容
(三) 留住乡愁要立足于实际和实践
二、 “留住乡愁”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一) 乡愁承认历史并尊重历史
(二) 乡愁是历史的沉淀和叠加延续
(三) 在客观历史进程中,乡愁是发展的
三、 “留住乡愁”蕴含着辩证性思维方法
(一) 乡愁的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
(二) 乡愁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三) 乡愁的原因和结果统一于现代化实践
四、 “留住乡愁”反映着统筹全局的系统方法
(一) 乡愁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国家工程
(二) 留住乡愁要尊重规律
(三) 乡愁建设行动要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
第八章 新时代中国乡愁建设的实践方法
一、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愁建设
二、 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愁建设
三、 要始终坚持建设中国特色乡愁
四、 要把城市乡愁与农村乡愁视为一个系统来建设
五、 要坚持传统性乡愁与现代性乡愁的统一
六、 要坚持乡愁元素传承与发展的统一
七、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要善于用好乡愁资源
参考文献
后 记
理解中国现代乡愁:理论与方法是2023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华胤。
得书感谢您对《理解中国现代乡愁:理论与方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