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理念与中国实践

宪法的理念与中国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多方面论证了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

内容简介

本书从当代中国宪法秩序的变迁、法律意识形态的重构、人民主权与依宪执政、单一制下的地方自治、财税民主、司法审查、人权与公共福利等七个方面论证了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

作者简介

作者季卫东,法学家。1957年出生于南昌市,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毕业,后赴日获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先后任神户大学副教授、教授,2008年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凯原讲席教授兼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亚洲宪法。代表作有《现代中国的法制变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论

什么是宪法精神?

怎样弘扬宪法精神?

如何通过宪法精神寻找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以什么方式迎接依宪执政的新时代?

第一章 当代中国宪法秩序的变迁

第一节 当代中国宪法修改历程的回顾

第二节 围绕财产权的法理、现实问题以及制度举措

第三节 1999年修正案之后的宪法结构

第四节 私产入宪后的社会公正问题

第五节 社会基本共识的重建

第六节 网络社会的组合最优化与宪法设计

一、省察我们所处的时代

二、宪法、交涉泛化以及权力的人称性

三、扬弃休克疗法与渐进主义的深层改革

四、作为多元格局调节器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 法律价值观的解释性转换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法律意识形态的谱系分析

一、正统化机制的理性设计

二、基于全面信托契约的无限政府构想

三、双重结构“两步走”的有限政府构想

四、国家与个人的对峙与秩序内在化问题

五、人民主权和法治国家的“公意”悖论

六、互惠、共同性以及历史传统的意义

七、有节制的自由与宪法的世袭原理

八、在个人权与共同体之间的思想定位

第三节 共和国家观的三元结构

一、与实质性价值相关的各种三分法

二、三种法理并存和竞合及体制表现

第四节 历史唯物论对法律意识形态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作为权利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二、法治中国的价值三分法与沟通程序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宪法议题

第一节 单一制:“标配”学说及其反思

第二节 分权及其两面性

一、分权的含义与类型

二、分权的(经济)价值

三、分权的潜在弊端

第三节 落实“两个积极性”: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议题

第四章 依宪执政的关键:税收法定原则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税收法定:税收法治的主要形式

一、税收法定的功能与现实诉求

二、税率法定的法治意义

三、税收立宪与税收法定主义入宪

第三节 量能(平等)负担:税收法治的实质内容

一、量能负担与税收公平

二、量能负担与人性尊严的维护

三、量能负担与税收法定的关系

第四节 纳税人权利保护:税收法治的灵魂

一、税收法治之“良法”是“纳税人之法”

二、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审视与完善

三、建立纳税人权利保护官制度

第五章 宪法实施的监督:司法审查制度

第一节 违宪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和选项

第二节 中国推动违宪审查的思想与实践

一、引言

二、违宪审查在中国的条件和经验

三、权力关系网中的互动过程

四、对违宪的判断标准与政策性选择

第三节 违宪审查制度化的路径选择——以日本经验为例

一、强化法院的地位和作用

二、建立奥地利式宪法法院的提案

三、奇特的有限司法审查方案

四、接受美国式司法审查的制度设计

五、结论:向欧陆模式回归

第四节 附录:法国宪法委员会的设计及其司法化

一、从旧制度到第三共和:在卢梭的阴影下

二、从“宪法委员会”到“宪法咨议会”:第四共和与第五共和宪政体制的对冲

三、从1970年代改革到2008年修宪:宪法咨议会职能的再转变

四、法国宪法监督体制的启示

第六章 依宪治国语境中的人权与社会福利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公民权利的宪法定位

一、作为身份的公民权

二、作为财产权的公民权:社会福利的宪法基础

三、公民权的契约维度

四、公共信托:实现复合型公民权的操作机制

五、小结

第三节 基本权利保障的第一步:平等公民权之确立

第四节 基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之保障:以言论自由为例

第五节 第三代人权在我国的发展:环境权

一、从社会契约到社会信任

二、代际正义的问题

结语

第七章 展望

第一节 中国法律体系的内在张力与整合机制

第二节 宪法设计应该重新认识应然与协调

第三节 宪法与民主问责以及个人安全保障

一、税制与财政在宪法秩序中的重要意义

二、现代法治原则与行政裁量

三、宪法秩序与个人安全保障

四、依宪执政与立法制度改革

五、司法体制改革正蓄势待发

宪法的理念与中国实践是201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季卫东。

得书感谢您对《宪法的理念与中国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总药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书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理论篇、实践篇、发展篇。理论篇介绍国内外的医院管理制度和中国医院药学管理模式变革及现状、中国总药师制度产生的背景,阐述总药师制度的基本内涵与职能。实践篇以案例的形式介绍目前总药师制度在北京市、宝鸡市、青岛市、深圳罗湖、北京市医管局、广东、湖北、新疆等地的实施情况,介绍具体做法及运行效果。发展篇提出问题,引出发展方向,从国家层面、体制、具体实施的任命、奖励、发展方向、如何看待新生
水利数据中心的理念与技术 电子书
本书以我国水利行业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技术需求为主线,围绕水利信息的组织与应用,系统阐述了数据中心技术应用于水利业务领域的基本理念与技术体系,针对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影响与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与阐述,论述了以场景应用模式为特征,融合了多项新信息技术的水利数据中心核心应用新模式。
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 电子书
立足于李泽厚先生的观点,认为西方是两个世界,中国是一个人生。
散财有道:南都公益基金会公益风险投资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电子书
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投资思维式资助的专著。
法典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与波兰的比较 电子书
2017年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中波比较法研讨会。本次会议以“立法、法典化与解法典化”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中国和波兰的学者对中波两国的立法理念、立法技术及立法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讨论了法典化的理论与实践。本书是本次会议优秀论文的成果,以中国和波兰比较法为视角,不仅探讨了两国在立法、法典化和解法典化方面的最新理论和实践,还比较分析了在民法、行政法、环境法、劳动法和法制史等领域的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