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哲学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哲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新时代哲学:探讨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容简介

紧扣“新时代的新哲学”这一主题,收集国内一流学者论述环境哲学(或生态哲学)的高水平论文,阐述新时代的时代精神。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说:“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也说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新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统一的。新时代必有新特征、新气象、新精神。本书将着力描述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揭示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最新成果紧密相连的新哲学的基本内容。新哲学就是新时代之时代精神的精华。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

绪言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哲学

导论

一 生态文明与生态哲学

生态哲学: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思辨自然主义

生态哲学研究必须超越的几个基本哲学观念

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新的生态理念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的新阶段?

生态哲学之解读

生态哲学的新维度与新理念

二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

论科学自信

复杂性科学及其生态学应用

中国博物经验的哲学价值

论博物学的复兴与未来生态文明

生态学: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

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哲学与科技范式革命

三 生态伦理学

生态伦理的价值定位及其方法论研究

生态哲学之维:自然价值的双重性及其统一

论深生态学的伦理实践意蕴

深层生态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所遇理论困难及应对

四 生态美学

“生态文明美学”初论

整体主义:环境美学之本质性立场

生态美学:生态学与美学的合法联结

五 生态马克思主义

慎待有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人与土地伦理关系”思想探微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思想背景

六 中国古代哲学对生态哲学的启示

道家的“无为而治”及其可持续发展意义

道术相济

七 生态哲学与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概念的渊源与演进

时代精神、生态哲学与生态智慧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哲学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卢风。

得书感谢您对《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大文化行动:2016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文化主题论坛讲演集 电子书
本书为2016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文化主题论坛的演讲集。这些演讲围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大文化行动”主题,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下的文化变革、非遗保护理念解读、生态文化与环境法治、生态文化与创意营造等多元视角解读了文化在生态文明新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生态文化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
生态文化·生态意识与生态文明建设 电子书
本书基于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与机制建设,探讨构建生态文化建设与公众生态意识提升良性互动机制的理论和实践途径:一是分析中国特色生态文化理论体系及其理论内涵,阐释生态文化发展及其教化功能;二是研究当前我国公众生态意识的理论内容、构成要素与生成机制,揭示我国公众生态意识培养目标及现实发展状况;三是研究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公民生态意识提升机制的构建与优化,阐述生态文化建设与公众生态意识提升互动机制的内在机理
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4个部分,汇编了来自中办文件、中组部等有关领导解读,各报刊评论和新闻媒体对于《意见》的评论和解读,分别从不同视角、不同切入点就学习贯彻《意见》作了阐述和解读。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电子书
本书从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工业化和物质变换等理论,借鉴“西方生态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经济环境双赢等理论,通过对传统工业化及其道路的反思,立足于中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性,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专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我国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论证二者协调发展的可能性、现实性、制约性及实现途径。
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 电子书
土地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它的主体是土地科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土地生态学以土地———这一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在土地上的传输与交换,通过生物、非生物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地生态结构和功能、土地生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土地生态格局,为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