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中华经典文脉轰轰烈烈的五百年。
内容简介
中国经学史第二卷所涉内容跨越了半个千年:始自秦,历经汉,横贯魏,止于晋。在这一纪元的早期阶段,人们见证了秦王毁书后的经典重建以及最终由朝廷王室完成的儒家典籍正典化过程,同时也目睹了作为国家资助“产业”的经学的专业化。身处那个时代之中,作为个体存在的大师们都得让位于那些专治一经并依赖治经之学从而得以求取一官半职的当朝“终身院士”们!语文学这一学科内部生发出了三个主要的二级分支和下属类别——文本考证、编纂学和注释学——它们为这个时代之后其他注释类型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使得文本内部的复杂多样性得以解释和呈现。
作者简介
作者韩大伟,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文学博士,杨百翰大学中文系正教授。韩教授的学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主要从事匈奴研究,2000年以后则主要从事中国经学研究。韩教授的经学研究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讨论经学,重点关注经学的传承。韩教授还喜欢研究经学大师的传记,曾将孔子、孟子等人的传记译介到西方,并仔细研究过历代正史中的《儒林传》。韩教授希望通过撰写《中国经学史》系列,总结自己二十多年的经学研究,并填补西方学界尚无中国经学通史的空白。韩教授的主要著作有《阿尔泰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上的联系》(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2001)、《南园诗社:文人文化和社会记忆传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顶礼膜拜:汉学先驱和古典汉语文献学的发展》(专著,美国东方学会,2001)、《西方经学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等,主要译著有《孔子评传》、《孟子评传》。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经学史》总序
译者序
导论
第一章 秦王朝对文化传统的阻断与留存下来的遗产
第一节 看待秦朝的传统观点
第二节 焚书
第三节 博士
第四节 书写字体的统一
第二章 前经学时代:汉代早期的经学思想家
第一节 叔孙通:从礼仪到文本
第二节 陆贾:天与地的共鸣
第三节 贾谊:经师
第四节 韩婴:开放性的文本批评与诠释
第三章 思想界与史学界的集大成者与普世主义者——兼谈儒家文本正典化的道路
第一节 早期汉代的诠释学需求
第二节 汉代早期的公羊学与学术潮流
第三节 儒家文本的正典化过程
第四节 董仲舒与儒家经典
第五节 司马迁、《史记》与“儒林列传”
结论
第四章 西汉时期的文本批评:复兴与重建
第一节 文本传播:以《尚书》为例
第二节 口头传授:以《诗经》为例
结论
第五章 方法论的革新者与语文学的拓展(Ⅰ):文本批评
第一节 刘向与文本批评及文献学的发展
第二节 刘歆与古文经学的兴起
第三节 扬雄其人
第四节 贾逵与白虎观论经
第六章 方法论的革新者与语文学的拓展(Ⅱ):经学批评
第一节 班固与《汉书·儒林传》
第二节 东汉早期的经学批评:桓谭与王充
第三节 许慎与词典编纂学发展的盛极之鼎
第七章 方法论的革新者与语文学的拓展(Ⅲ):注释学
第一节 何休与今文经学最后的辉煌
第二节 马融与其他诸位古文大师
第三节 郑玄与“通学”
结论:方法论的革新者与语文学的拓展
第八章 三国鼎立与诠释学的前奏
第一节 王肃与语文学的传承
第二节 儒学研究的形而上学转向
结论
第九章 西晋与皇室对经学的资助
第一节 石刻经典
第二节 皇室对经、史、子、集四类书籍的编纂和修订
第三节 皇室对出土古籍及手稿的编订
第四节 晋代经学:“儒林”
第五节 晋代的礼仪改革
第六节 三位极具代表性的学者
结论
参考文献
中国经学史·秦汉魏晋卷:经与传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美]韩大伟。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经学史·秦汉魏晋卷:经与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