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探讨汉赋与诗经学的关系,全面而系统地整理汉赋用《诗》文献,为廓清汉赋与诗经学二者之互动关系提供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赋之“《诗》源说”谱系及汉赋用《诗》相关文献的梳理,辨析赋作中的《诗》学辞章与《诗经》学义理,在赋学批评与《诗经》学视阈下,反思中国古代早期文学文本的对话关系,彰显汉赋与《诗经》学在“渊源互证”“经义互证”“诗性互证”中呈现出的经学意义和文学传统。

汉代赋家用《诗》,既“以经丰赋”,又“以赋传经”;而赋论家又“以经尊赋”,经学家“以赋解经”,汉赋与《诗经》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互渗图景。

作者简介

作者王思豪,安徽桐城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澳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赋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桐城派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江苏省首批“社科优青”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研究方向是先秦两汉文学、中国辞赋学。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汉学大系丛书”总序

绪论 百余年来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回顾与反思

甲编 “赋之诗源说”系谱论

第一章 “赋之诗源说”新诠解:经学与文学阐释的互动

第二章 汉赋推尊:文学尊体范式的形成与树立

第三章 论“赋心”“赋迹”理论的复奏与变奏

乙编 汉赋用《诗》考释

第四章 《诗》三家义辑补疏释

第五章 西汉赋用《诗》考释

第六章 东汉赋用《诗》考释

丙编 汉赋用《诗》的经义内涵

第七章 论汉赋文本中的“大汉继周”意识书写——以汉赋用《诗》为中心考察

第八章 论汉赋与《诗》经、传的共生与兼容

第九章 以赋传经:汉赋辞章与《关雎》经解的互动

第十章 义理考据辞章:《诗经》经解用汉赋章句考论

丁编 汉赋用《诗》的诗性品格

第十一章 一个被遮蔽的语体结构选择现象——论汉赋用《诗》“《诗》曰”的隐去

第十二章 “言”的文学:汉赋用《诗》“四言”之拟效与改造

第十三章 文学化的无“音”之乐——汉赋用《诗》乐考论

第十四章 中国早期文学文本的对话问题——从中西文论契合之视角诠解《诗》赋互文关系

结语 《诗》赋互证的经学意义与文学传统

附录 汉赋用《诗》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一诗一赋一壶觞——跟随许结老师读书的日子

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王思豪 著;朱存明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汉藏语音韵对应研究:以杨福绵汉藏音韵研究成果为例 电子书
本书是通过汇编杨福绵的汉藏语同源词进行汉藏语比较研究的一部著作。本书以学者论著为研究对象,对其汉藏语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将学者们提出的汉藏语同源词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力图概括规律或提出问题与意见。本书主要通过对杨福绵的关于汉藏语同源词的重要论文进行翻译整理归类,把其中出现的兼具汉语和藏语同源词的词项归纳为杨福绵汉藏语同源词表,对杨福绵汉藏语同源词在音韵上的对应体系和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古汉
语用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文集,以“语言与传播”为中心,从“语言规划与应用”“语言传播与媒介”“叙事语言与文学”“视觉语言”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书后附创办以来举行过的学术讲座名录。
生态权研究 电子书
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生态权,用生态权的思想构筑或者修正法律制度,这也是本书主要的理论贡献。
潮阳方言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潮阳方言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潮阳方言的语音系统、连续变调、文白异读、重叠式、范围副词、象声词、训读字,以及潮阳方言形容词的程度状语补语与宾语,潮阳方言动词“去”的形态变化及其语法功能,潮阳话的本地字等方面的内容。
南宋墓葬研究 电子书
以南宋为中心,从田野出发,以墓葬为支点,探索和揭示墓葬制度、社会礼俗和思想观念的传承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