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翻译学

认知翻译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认知翻译学,认知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

内容简介

认知翻译学是认知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正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急需构建恰当的理论模型,对翻译中的语言转换及其认知机制做出理论分析,形成可供认知翻译实证研究检验的理论假设。《认知翻译学》以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的语言认知理论为基础,构建认知翻译理论模型,是认知翻译学理论构建的一个最新探索,所构建的分析模型颇具前沿性和前瞻性,并且将理论构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对翻译现象所做的认知阐释既具有理论深度,也很有解释力,观点和结论具有创新性,是认知翻译学领域具有引领性的著作。

《认知翻译学》以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语言认知理论为基础,对翻译涉及到的语义、语法及转换中的认知机制等展开分析,构建认知翻译学的模块化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具体的翻译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主要包括范畴化、概念转喻、概念隐喻、多义性、像似性、主观性、框架、认知识解、概念整合、关联理论、语篇认知等话题,这些话题分别涉及语言认知的不同侧面,有的旨在以语言认知理论对翻译背后的认知机制作出解释,有的旨在构建翻译的认知模型,反应翻译转换的认知规律。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认知翻译学:翻译研究的新范式

1.1 引言

1.2 翻译: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3 语言学范式的嬗变与翻译研究

1.4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与翻译研究

1.4.1 思维或认知是具身的

1.4.2 思维是富有想象力的

1.4.3 思维具有完形特征

1.5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翻译研究

1.6 认知语言学的表征方法与翻译研究

1.6.1 经验观与翻译

1.6.2 突显观与翻译

1.6.3 注意观与翻译

1.7 小结

第二章 范畴化与翻译

2.1 引言

2.2 从经典范畴观到认知范畴观

2.3 认知范畴观与翻译

2.4 翻译中的范畴转换

2.4.1 范畴替换

2.4.2 范畴成员转换

2.4.3 范畴原型转换

2.4.4 范畴层次转换

2.5 小结

第三章 概念隐喻与翻译

3.1 引言

3.2 隐喻研究综观

3.2.1 替代论

3.2.2 类比论

3.2.3 互动论

3.2.4 映射论

3.3 翻译的认知隐喻观

3.3.1 概念隐喻和语言隐喻

3.3.2 概念隐喻的构成及其辩证关系

3.3.3 翻译的认知隐喻观

3.4 隐喻翻译策略

3.4.1 隐喻概念域的对等映射:直译

3.4.2 转换喻体

3.4.3 隐喻和喻底结合

3.4.4 舍喻体译喻义

3.5 小结

第四章 概念转喻与翻译

4.1 引言

4.2 概念转喻理论

4.3 翻译的概念转喻观与转喻翻译

4.3.1 翻译是具有转喻性的认知活动

4.3.2 概念转喻是一种翻译策略

4.4 转喻的翻译

4.4.1 概念转喻理论对转喻翻译的启示

4.4.2 转喻翻译的原则

4.4.3 转喻翻译的语境依赖性

4.4.4 转喻翻译的方法

4.5 小结

第五章 多义性与翻译

5.1 引言

5.2 多义性概念

5.3 词义演变的动因

5.4 多义词义项之间联系的认知理据

5.4.1 隐喻与多义词

5.4.2 转喻与多义词

5.4.3 隐喻和转喻的合力与多义词

5.5 多义词的翻译

5.5.1 英语多义词汉译

5.5.2 汉语多义词英译

5.6 小结

第六章 象似性与翻译

6.1 引言

6.2 句法象似性的基本内涵

6.2.1 顺序象似性

6.2.2 数量象似性

6.2.3 距离象似性

6.3 象似性原则在翻译中的体现

6.3.1 顺序象似性与翻译

6.3.2 数量象似性与翻译

6.3.3 距离象似性与翻译

6.4 小结

第七章 主观性与翻译

7.1 引言

7.2 主观性与主观化

7.2.1 说话人的视角

7.2.2 情感

7.2.3 情态

7.3 翻译中的主观性与主体性

7.4 翻译中的“主观化对等”

7.5 “主观化对等”对文本理解和翻译的制约

7.6 小结

第八章 框架与翻译

8.1 引言

8.2 框架的定义、构成及基本属性

8.2.1 框架的定义

8.2.2 框架的构成

8.2.3 框架的基本属性

8.3 框架视角的翻译认知过程

8.4 翻译中的框架操作

8.4.1 框架内部操作

8.4.2 框架层次调整

8.4.3 框架视角更换

8.4.4 框架移植

8.5 小结

第九章 认知识解与翻译

9.1 引言

9.2 认知识解与翻译中的意义

9.3 认知识解及其维度

9.4 认知识解与翻译

9.4.1 具体性与翻译

9.4.2 焦点化与翻译

9.4.3 突显与翻译

9.4.4 视角与翻译

9.5 小结

第十章 概念整合与翻译

10.1 引言

10.2 概念整合理论

10.2.1 概念整合的基本思想

10.2.2 概念整合网络的类型

10.2.3 概念整合的优化原则

10.3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的翻译本质

10.4 翻译中的两种概念整合类型

10.4.1 单域网络的概念整合

10.4.2 双域网络的概念整合

10.5 翻译系统的八大要素

10.6 对传统译论中一些问题的再思考

10.6.1 关于译者主体性

10.6.2 互文性与概念整合

10.7 小结

第十一章 关联理论与翻译

11.1 引言

11.2 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

11.2.1 交际的推理特征

11.2.2 认知语境

11.2.3 最佳关联

11.2.4 语言的解释用法和描写用法

11.2.5 解释相似与“忠实”

11.3 翻译的关联理论解释

11.3.1 翻译的本质

11.3.2 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实践的可适性范围

11.4 翻译中的关联重构

11.4.1 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匹配

11.4.2 语境假设的充实

11.4.3 语境含意呈现

11.5 小结

第十二章 语篇认知与语篇翻译

12.1 引言

12.2 语篇认知观

12.2.1 语篇的文本世界理论

12.2.2 认知语言学的语篇认知观

12.3 语篇翻译的认知视角

12.3.1 认知语篇翻译核心思想

12.3.2 认知语篇翻译例示

12.4 小结

第十三章 展望

13.1 引言

13.2 作为跨学科的认知翻译学

13.3 认知翻译学主要研究领域

13.3.1 翻译认知过程研究

13.3.2 语言认知翻译研究

13.3.3 社会认知翻译研究

13.4 认知翻译学研究趋势展望

参考文献

认知翻译学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肖开容。

得书感谢您对《认知翻译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重构认知:用视觉化想象重塑思维 电子书
CBT疗法资深教练带你疗愈心理,激发创造力,60天重塑自我。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电子书
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助你走出焦虑与迷茫。
认知行为疗法:123项实用技术 电子书
本书从识别与评估、心理教育、认知改变、行为改变、情绪调节、体验表达以及成长经验修复7大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解了123项实用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会谈技能与咨询现场 电子书
北师大博士郭召良30年一线咨询实践之作,系统地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的60余项会谈技能。
认知陷阱:人们常犯的6个思维错误 电子书
击碎谣言,拆穿伪科学,帮你绕过思考问题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