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仰集:汤一介先生研究文集

钻仰集:汤一介先生研究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研究哲学大家汤一介学术思想的文章。

内容简介

汤一介先生是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学术史家、学术与文化的社会活动家,也是政论家、散文家。其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深思力行,著作等身,为弘扬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而操劳了一生。

《钻仰集:汤一介先生研究文集》收录20余篇对汤一介先生的研究文章,约34万字。这些文章对汤先生的思想进行了各个角度的阐述。作者都是与一介共事多年的师友或弟子,或一起探讨学识哲理,或共同访求疑义新知,或真诚辨析不同理论,或深入讨论事物发展的前景和未来。他们所撰写的文章都是出自真心的至诚之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论

新哲学的瞩望 ——重温汤先生的教导

一、“自由即创造力”

二、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

三、建立“综合马孔罗”的新哲学

四、“反本开新”和“文化自觉”

汤一介先生及其学术贡献

汤一介先生的哲学馈赠 ——让东西方哲学的不对称成为过去

一、汤一介先生的学术精神和风格

二、汤一介对中国哲学的“互系性诠释”

三、汤一介先生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

汤一介先生的学术与时代精神

一、大变革时代思想转型的探索者

二、新时期中华文化复兴的领路人

三、具有现代意识的君子儒

诠释与体系:汤一介先生的哲学追求

一、理性的精神

二、唯物的基础

三、综合的系统

四、解析的范畴

五、体系与价值

六、诠释与传统

七、结语

分论

哲学与历史的融合:本体诠释学的本体诠释与中国解释学的历史诠释

一、本体诠释学与中国解释学的三异一同

二、本体诠释学作为中国诠释学核心的发展

三、论中国解释学中三种文本的诠释模型

四、中国诠释哲学发展的阶段

五、结论:异名同出、相生互补

聚焦中国诠释学问题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二、20世纪末我国学界的诠释学诉求

三、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途径就是诠释学

四、如何理解汤先生的“创建中国解释学”和“中国解释学史”,如何理解德国汉学家顾彬所谓中国解释学是一个“怪物”?

五、古典学抑或诠释学?

六、中国经典诠释学与传统的中国经学的对立

七、如何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典诠释学

八、西方诠释学的基本特征

九、关于中国经典诠释经验

读汤一介先生《<中国儒学史>总序》的几点体会

一、总序深刻阐明了现代儒学新发展的伟大意义

二、总序切实论述了现代儒学创新的途径和着力点

三、总序鲜明揭示了儒学的当代普遍价值

四、总序积极倡导依据儒家经学建立中国诠释学

五、总序大力阐扬儒学与外来文化良性互动的好传统

汤一介哲学思想与易学诠释申述

汤一介与“中国诠释学” ——关于建构“中国诠释学”之我见

汤一介先生概念范畴进路的方法论反思

一、前言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之方法论反思

三、《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汤一介卷》之方法论反思

四、《汤一介哲学精华篇》之方法论反思

五、结论

汤一介先生早年的魏晋玄学研究述略

“汤氏哲学”中“比较哲学”再探 ——兼论汤师不讲“世界哲学”之缘由

一、可供借鉴的规律

二、“比较哲学”之研究法

三、三大坐标之构建

四、三大方法与三大坐标之运用

五、站在“中华立场”书写“比较哲学”

六、“比较哲学”与“世界哲学”

略论汤一介对文化问题的思考

一、家学渊源与汤一介对文化问题的关注

二、对“文化热”与“国学热”的反思

三、文化双向选择论与文化演进合力论

四、论文明的冲突与共存

结语:参与性超脱

汤一介的宗教观刍议

一、对宗教的本质等问题的思索与论述

二、方法论:倡导比较宗教研究

三、论中国处理宗教关系问题之方法的价值

结 语

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 ——汤一介“普遍和谐”观的重要面向

一、问题意识:三类和谐关系被破坏

二、 “普遍和谐”观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与“体用一源”

三、“人身心内外和谐”的内涵

四、“人身心内外和谐”的地位

五、圣人与真、善、美合一之境

六、避免泛道德主义

汤一介先生“礼法合治”的思想和儒学的教育教化

一、儒学教化与礼法合治

二、儒学的教育教化和儒学启蒙

汤一介先生的家风和家学传承

一、家训主旨

二、家国情怀

三、世纪之约

四、“哀江南”寄托家学传统

返本开新 ——汤一介先生《论道教的产生和它的特点》述评

一、对“宗教”本质的基本看法

二、“道教史”的书写与“比较”的视角

汤一介先生的三教关系研究

一、玄佛关系

二、儒佛关系

三、佛道关系

四、“三教归一”问题

其他

“形而上”与“物而上”两个概念,两种世界观

中西哲学的关系及其原因

一、中国现代哲学的遭遇:研究范式上受制于人

二、中西哲学的关系、特别是差异的来源

三、中西哲学的各自特点

结 语

天道视域下的魏晋玄学

儒学:本然形态,历史分化与未来走向 ——以“仁”与“礼”为视域

心性论的主要问题与逻辑关系

一、从哲学的突破到心性论哲学的初步开启

二、基本的理论范式的确立

三、哲学园地的中国问题

四、心灵净化的维度与向度

乡村建设和现代政治习惯的建立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探究

一、政治、经济的危机与乡村失败

二、伦理本位和职业分途:文化与社会

三、“融国家于社会”:乡村建设与中国政治、社会、经济秩序

钻仰集:汤一介先生研究文集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汤一介研究会《汤一介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

得书感谢您对《钻仰集:汤一介先生研究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王富仁先生追思录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我的挚友——缅怀王富仁教授》《樊骏与王富仁——在王富仁追思会上的发言》《王富仁印象》《“知我者”走了,我还活着——悼念富仁》《生命因悲哀而庄严——悼富仁》《富仁先生二三事》等文章。
北师大的先生们 电子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尊师重教。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浓缩着北师大悠久的办学传统和文化遗产。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之先驱,自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建至今,已走过120年的历程。2022年正值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值此校庆之际,由顾明远先生牵头,组织编写《北师大的先生们》一书。本书承前启后,遴选了新中国成立之后长期在北师大任教的35位大先生,最
曹特金文集 电子书
本书为纪念文集,收录了曹特金女士大部分的文章,并配有多幅珍贵的照片。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相关情况、马克思、布朗基进行了研究;第二部分的重点内容是翻译了俄国学者对共产国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第三部分是曹特金对自己的经历和研究历程以小短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本书内容丰富,对世界史的把握和阐查,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世界史这一概念,加深对世界史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士不可以不弘毅——追忆何兹全先生 电子书
本书是追忆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的纪念文集。
寸薪集 电子书
本书收录的论文主要论述唐后期经五代入宋这段历史时期的财政经济问题,尤其是唐后期经五代入宋的制度变迁,包括产权制度、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等。这些论文反映了陈明光先生在唐史、经济史领域的主要创见和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