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诗学:文艺美学与现代转型

文化与诗学:文艺美学与现代转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刊主要涉及文化研究、文学理论和批评以及思想史等相关领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辑刊,该辑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集刊,同时是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主要涉及文化研究、文学理论和批评以及思想史等相关领域。收录了《倒退的革新——清末民初作为方法的语文学论争》《20世纪80年代中 地农村集镇电影院建设述略》《吴兴华年谱简编》等文章。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古典文教与美育

博雅:中华美育关键词——以《文心雕龙》为中心

一、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二、典雅者,熔式经诰也

三、知音君子,垂意国华

诠释何以成为历史——对由诠释定考据方法的反思

一、文本诠释的逻辑维度与历史维度

二、从老庄先后看研究者的矛盾与偏见

三、广泛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诗言志”考辨

中国美育史中的仪式原型——从《牡丹亭》中的《关雎》公案说起

一、诗教公案

二、庙堂仪式

三、民间仪式

四、生命之教与德教的对峙

五、仪式与戏剧

六、重建美育原则

“红楼十二伶”与间色法考辨

一、“间色法”溯源

二、“十二伶”与“十二钗”

三、“十二伶”的深层隐喻

变化改制之义——《周易》影响下的章学诚经世观

一、《易》非言道之书

二、变化改制之义

三、《易》与《春秋》相通论

余论

文艺美学与现代转型

倒退的革新——清末民初作为方法的语文学论争

一、“识字”与语文之“质”

二、文之“洁癖”与“言文一致”

三、探寻语文普遍性的可能

四、从晚明理解“五四”

五、作为方法的语文学论争

近代文脉转型中的价值重构与古今之辨——试析高步瀛《举要》系列选本的文化取径

一、桐城古文的“现代”波折:形态化、理论化的进退失据

二、征引式训注的意涵和内蕴:以古释古与古今相生

三、兼顾“专门”与“普及”的学术理路和文教影响

“世界主义的国家主义”与“现代人道主义”:“为人生”文论话语两歧倾向的理论资源

一、“世界主义的国家”:兼及世界主义的国家主义

二、“现代人道主义”:国家的淡化与个人与世界的沟通

三、群己之间:“为人生”文论话语的两歧倾向

当代性与新诗主体的经验问题

一、西方现代诗歌的两个极端:客体批判和主体批判

二、当代性的古典诗学传统:“仁”,主体人格尺度的恢复

三、当代性的现代诗学传统:基于个体自由的、批判性的共属

余论:崇高、忧郁与哀悼——等待中的共属

重论滕固《中国美术小史》的历史价值——从滕固与梁启超的思想交集谈起

一、滕固与梁启超的两次思想交集

二、文化史映照下的美术史分期问题

三、余论

“实人实事”与延安秧歌剧的转向

当代文化与文论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农村集镇电影院建设述略

捕鼠之难:《黑猫警长》与新秩序的表征难题

一、《黑猫警长》的风格学意义

二、“体块标记”和两种“自然”秩序

三、“科学”的胜利?《黑猫警长》和改革开放的治安-政治表征

曹文轩小说古典美学的生成及其特质

一、“第二世界”的构建

二、对“美”的推崇与思辨

三、“古典”美学的生成

四、曹文轩小说古典美学的特质

舌尖上的食物:贾樟柯电影的“去象征化”寓言

一、礼俗食物:乡土中国的祛魅寓言

二、西红柿:客观暴力的悖论寓言

三、可口可乐:全球化全面占有的景观寓言

四、景观中国的双重叙事危机

结语

名文重译

现代性——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一、旧与新

二、审美现代性的信念

三、文化现代性与社会现代化

四、启蒙方案

五、康德与审美执拗

六、文化的虚假扬弃

七、文化之虚假扬弃的替代方案

八、三种保守主义

文化与诗学资料

吴兴华年谱简编

变异学视域下英语世界钟嵘《诗品》研究述评

一、引言

二、英语世界主要成果概述

三、从变异学看英语世界成果对汉语学界的意义

四、结束语

书评

走向“历史”与“社会”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读方维规《文学话语与历史意识》

一、以守为进:“朴素”研究的知识品格与现实意义

二、“历史性”的张力:方法确立与实践难题

三、重塑敏感力:社会的认知要求与理论研究的触发

结语

从高度融合走向理论创新:评顾祖钊主编《文艺学教程——中国文化诗学的新阐释》

一、文艺性质的新阐释

二、“历史文化语境”新范畴

三、当下文艺生态的新关注

编后记

文化与诗学:文艺美学与现代转型是201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编。

得书感谢您对《文化与诗学:文艺美学与现代转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学与大众文化导论 电子书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确立健全的文学观与大众文化观,获得看待文学与大众文化问题的视角、方法和价值立场。通过“鉴赏式分析”和“表征式分析”,深入到文学经典、文体与文学创作、审美阅读与文学鉴赏、文学阐释与文本解读、通俗小说与大众传媒、影视文化与文学、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视觉文化等问题之中,呈现了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种种面向。
程序诗学视阈下英国历史小说文类的发展与嬗变 电子书
本书以俄国形式主义程序诗学为研究角度,结合英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西方文史理论思潮,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三种英国历史小说文类形态的嬗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性阐释。这对于弥补英国历史小说文类整体性研究和西方历史小说研究理论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电子书
本书由“现代”烛照与史乘重释、历史个案与文学典型、历史人物与形象嬗变三编组成。包含:现代中国历史文学之经验、情爱传奇与历史风云——谭正璧的历史小说、孔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写、勾践形象在20世纪中国戏剧中的嬗变等11章内容。
方东树诗学研究 电子书
方东树不仅是桐城派的古文家,也是清代中后期一位重要的诗论家和理学家。
南开诗学(第一辑) 电子书
南开大学有着深厚的诗学研究积淀,在叶嘉莹先生、罗宗强先生的引领下,一批著名学者投身其中,已成为海内外诗学研究的重镇。本辑是《南开诗学》的第一辑,即创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