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

著简介:

著书籍
  • 本书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方法,结合英国社会现实的发展,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思想的形成和演变逻辑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批判性分析。通过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发展的整体视域中,从实践与文化关系阐释方式的转向、主体存在方式的转向、意识形态批判的转向、社会变革方式的转向以及价值选择的转向五个方面着力探讨了这一思想在逻辑构造方面的独特性等。
  • 本书分为聚焦文化批判的新历史主义思维、变革社会秩序的新理性主义思维、实现社会制度革新的新人道主义思维三章,内容包括:本真思维作为文化批判的基点、生长思维反映文化自身的发展内涵与价值意义、“对话”思维体现文化的存在意义与发展模式、互存思维引领社会批判的科学解释导向等。
  • 本书通过对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化批判思想进行分析和评判,力图从整体上探析其文化批判思想所映射出的社会问题及处理方法,形成对社会、政治、经济等要素的系统理解,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发展。
  • 本书围绕民族复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论题,分五部分分别论述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功能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功能定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问题。
  • 本书在语言共性与类型学视角下,讨论了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的编码共性,以及在汉语中的编码特点。本书的上编是共性研究,主要阐释了信息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常见的编码手段,以及本书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下编是个性研究及个案分析,考察了汉语中某些“非常规句”的信息结构、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制约与互动关系,以及由信息结构决定的类型学特点。
  • 本书提供了对于阿多诺社会学思想的第一个英语阐释,通过六个主题对阿多诺的社会学进行了解读:使资本主义社会概念化的问题;经验研究;理论分析;社会批判;社会学文本;以及非社会性的问题。
  • 本书分为资本主义的文化回路、新经济两部分,内容包括:柔性资本主义的崛起;复杂性的空间;虚拟资本主义:反思性商业知识的全球化;危机边缘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重建资本主义的精神等。
  •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卢卡奇存在论的早期定向与晚年转向、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定向及其存在论基础、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及其存在论视域、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马尔库塞通向“具体哲学”之路及其存在论视域批判等。
  • 本书将20世纪最有争议的英国小说家劳伦斯放在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加以考察。劳伦斯是工业文明坚定的批判者,他认为工业文明的根本缺陷是使人社会化和机械化,压抑了人的直觉、本能和欲望,使人的生命能量枯竭。他以极大的热情表现了男女两性关系,挖掘了人的非理性心理世界,展现了对异域原始文明的想象,从而描绘出西方现代文明崩溃的整体图景。本书揭示了劳伦斯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倾向及其意义,对劳伦斯小说中的男权主义、心理神秘
  • 本书介绍了心理测量学的基本知识,阐述了测量理论和心理测量学中的统计基础理论以及相关重要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测量学并夯实理论基础。书中具体介绍了传统心理测量学的方方面面,包括信度、效度、维度结构、测量偏差、反应偏差,另外还包括高级测量项目,如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