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交流·反应:接受美学的理论递嬗

历史·交流·反应:接受美学的理论递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西方文学史写作模式的发展变化为背景,从“文学史悖论”切入,详细分梳了接受美学的三大支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西方文学史写作模式的发展变化为背景,从“文学史悖论”切入,详细分梳接受美学的三大支脉——姚斯的文学史哲学与审美经验研究、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以及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的理论思路,从中展示接受美学关注历史、交流和反应的递嬗脉络。

在此当中,本书还关注意义阐释问题的探讨,解析接受美学与结构和解构主义的内在相通和合流的关节与因由。

作者简介

作者王丽丽,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在文艺与意识形态之间——胡风研究》,另有论文数十篇,译著和编著若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上编

文学史:一个尚未完成的课题——姚斯的文学史哲学重估

一、文学史研究的新纪元

二、四处蔓延的文学史之网

三、文学史主题的消隐

审美的狡黠:姚斯对阿多尔诺的超越

一、重返审美经验

二、审美的狡黠

三、享受他物中的自我享受

四、审美经验的三位一体

五、认同的模型理论

六、解释学主题的变奏和续写

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

一、从现象学美学到文学交流现象学

二、追索文本的动力全程

三、审美响应理论的特点与缺失

四、伊泽尔的其他理论建树

延续与转移——美国读者反应批评与德国原旨接受美学的关系

一、从文学史哲学到实证批评

二、多棱镜折射下的修正比

三、认识论的转移

中国近现代文学与读者

一、诗、文、小说三界革命中的读者

二、文学启蒙对读者的影响

三、革命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中读者的嬗变

下编

第一讲 文学史研究的新纪元

一、“文学史悖论”和姚斯的理论先驱

二、期待视野与问答逻辑

三、四处蔓延的文学史之网

四、视野嬗变和三级视野阅读模式

第二讲 从文学史哲学到审美经验研究

一、姚斯文学史理论的困难

二、“期待视野”内含的矛盾和缺陷

三、重返审美经验

四、审美经验的诡谲双面

第三讲 姚斯的审美享受和审美认同理论

一、享受他物中的自我享受

二、审美经验的三位一体

三、认同的模型理论

四、解释学主题的变奏和续写

第四讲 交流现象学: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

一、从现象学美学到文学交流现象学

二、隐含的读者

三、文学交流的动力学过程

四、文本的召唤结构

第五讲 意义的生成以及阐释的标准和限度

一、现象学之光朗彻文学黑匣

二、意义生成的黄金分割点存在吗?

三、艾柯:过度诠释与文本意图

四、卡勒:诠释只有走向极端才有趣

第六讲 美国读者反应批评的实践和理论

一、影响的顺差势能

二、多棱镜折射下的修正比

三、在哲学与历史的坐标轴上

第七讲 中国近现代文学与读者的交流模式

一、三界革命:“以所受之熏还以熏人”

二、文学启蒙:审美向习俗的流溢

三、革命和现代主义文学:联想式认同和读者的创造

后记

历史·交流·反应:接受美学的理论递嬗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丽丽。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交流·反应:接受美学的理论递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香山美学论集(1) 电子书
2016年7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在京共同举办了第一期“中国美学暑期高级研修班”。与会者聚集在香山脚下,共同聆听,热烈讨论,相互交流——“香山一期”成为他们共同的名字。本书收录的27篇论文,选自研修班学员提交的个人成果。它们涉及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诸多方面,有着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代表了研修班学员个人的收获,也记录了中国美学界一次富有意义的学术集会。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和经纬线,而这三者又是贯穿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研究卢梭的美学思想,应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考察。本书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
空间正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基于大卫·哈维的理论视角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空间正义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哈维空间正义理论的缘起、哈维对空间正义的一般理论阐释、哈维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非正义性的批评、哈维对构建空间正义社会的理想设计等。
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当下存有的明觉良知即为境界,它包含着圆融了道德与审美的三种境界形态——仁境、诚境和乐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互交融,并以乐境为最高追求。本书拓展了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的维度,阐述王阳明所处的人文世界,考察儒学(道统、功夫论等)流变中的阳明心学,并关注二者的相互影响,试图对阳明美学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西方当代美学史 电子书
本书把西方当代美学分成相互关联的三面:1900-1960年的西方现代美学,1960年至今的后现代美学和全球化阶段的美学。本书重点评介了三面相中的近20个大美学流派,及其内含和相关的众多小流派。本书既对各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做了呈现,又梳理了它们在历史上的演进和逻辑上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