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本提出语言的“体认原则”,且将其运用于认知翻译学研究的著作。本书为上册。
内容简介
翻译理论经过“作者、文本、读者、解构、文化、生态”等转向之后亦已出现“认知”转向,认知翻译学应运而生,虽有国外学者提及,但尚未建成系统的、连贯的学科。
作者努力打通语言学与翻译学、后现代哲学(含体验哲学)、认知科学等之间的通道,尝试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拟构我国的“认知翻译学”,率先用“体认原则”来统一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现象,用“体”来解释翻译中的“同”,用“认(十数种认知方式)”来解释翻译中的“异”。
这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拓宽了视野,算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本书将后现代哲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等最新观点与译学研究紧密结合,用有限的十数种认识方式统一解释语言和翻译现象,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拓宽了视野,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作者简介
作者王寅,现为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和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内容提要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西哲与翻译简史一瞥
第一节 西方哲学简史
第二节 翻译研究简史
第二章 后现代译论:读者中心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兼顾读者由来已久
第三节 后现代译论:读者中心论
第四节 后现代译论种种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反思三个独白译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于作者独白的译论
第三节 基于文本独白的译论
第四节 基于读者独白的译论
第五节 兼而有之,绝非对立
第六节 三中心论与译学相关研究
第七节 结语
第四章 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基础与权宜定义
第一节 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认知翻译研究简史
第三节 体认翻译学的权宜定义
第四节 翻译步骤的体认解读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详解体认翻译学权宜定义
第一节 细化权宜性定义
第二节 体认翻译学与典籍翻译
第三节 实例分析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翻译的“意义中心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西语义理论对比简述
第三节 语义理论与翻译研究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具象思维与意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汉英民族的具象思维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论意象
第四节 体认过程与翻译过程
第五节 意象图式为“体、认”之中介
第六节 结语
第八章 文化意象与翻译实践
第一节 翻译中的文化意象
第二节 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象
第三节 结语
第九章 范畴化和构式观与翻译实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范畴化与翻译实践
第三节 构式观与翻译实践
第四节 结语
第十章 概念整合论与翻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三节 应用价值
第四节 概念整合论与翻译的体认过程
第五节 对概念整合论的三点修补
第六节 结语
体认翻译学(上)是202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寅。
得书感谢您对《体认翻译学(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