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以文化研究的方法,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翻译文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传教士的翻译,晚清文学和思想的演变、五四时期现代翻译的形成、1949年前后翻译的转折、新时期以后文化的构建,还涉及海外的现代主义汉语翻译。试图从翻译的视角,描述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和协商的过程,呈现中国现代性的构建过程。较之于主流的现当代文学及思想研究,这是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简介
作者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学位,2001—2002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人、2005—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台湾成功大学台文系客座教授,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应邀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多所大学演讲。著有《小说香港》、《存在与虚无》、《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后殖民台湾》、《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等专著,狄尔泰《人文科学导论》等译著,在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总序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第二辑说明
自序
上编
从政治实践到话语实践——明清“译名之争”
一、明清之际的政治冲突
二、《万国公报》的“圣号之争”
天演与公理——《天演论》与《民约论》
一、赫胥黎与斯宾塞
二、人权与革命
三、“法国传统”压倒“英国传统”
文化的碰撞与协商——《毒蛇圈》的翻译
一、《毒蛇圈》:翻译的切割
二、叙事:同化与借鉴
三、内在的分野
现代翻译的形成——《新青年》的翻译
一、陈独秀
二、胡适·陈嘏·刘半农
三、周氏兄弟·茅盾
另类现代性的建构——《学衡》的翻译
一、何谓西方?
二、重构西方
下编
翻译的当代转型——从延安整风到知识分子改造
一、从启蒙到改造
二、《翻译通报》与建国初的思想改造
现代主义的海外接续——香港《文艺新潮》的翻译
一、政治幻灭
二、存在主义、现代诗及其他
三、现代传统的接续
新时期的思想复苏——“名著重印与人道主义”
一、“名著重印”的效应
二、翻译人道主义
性别的误区——女性主义的翻译构建
一、西方阴影下的中国女性主义
二、批评与创作的歧途
俄苏文学的光明梦——俄苏文学的翻译
一、压制与放大
二、浮出历史地表
中国翻译研究落后多少年?——《红与黑》翻译论争的启示
一、“等值”/“再创造”:一场误会?
二、翻译的文化研究
别是一家——赵稀方的学问之道
一
二
三
翻译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是2018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稀方。
得书感谢您对《翻译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