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法律解释的泥淖:法律解释规则理论与运用

走出法律解释的泥淖:法律解释规则理论与运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介绍了法律解释规则的理论与运用。

内容简介

本书核心内容分别从“文义解释规则的优先运用”“体系解释规则运用的基础地位”和“目的解释规则运用的实质导向”三方面展开分析,并将每一类法律解释规则的具体运用要求融入其中。

此结构安排一方面解决了法律解释方法的分类难题;另一方面,“优先运用”“基础地位”“实质导向”的话语表达也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运用顺位指引性,间接解答了法律解释方法的运用条件不明难题。

作者简介

作者宋保振,1988年生,法学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讲师,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法学会理事。兼职《法律方法》责任编辑、《法律修辞研究》执行主编、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调研助理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精品文库编委会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法律解释的登场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历史演进

一、传统的解释技巧阶段

二、法律解释的本体论研究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论回归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立场选择

第三节 裁判中的法律解释方法

一、法律解释方法概述

二、文义解释方法

三、体系解释方法

四、目的解释方法

第二章 法律解释方法的运用难题

第一节 法律解释方法运用的中国语境

一、法律、政治与道德多元规范交织作用于司法裁判

二、独特的法律解释体制

三、法律解释方法本身的非自足性

第二节 解释方法的分类标准不清

一、分类不清是解释方法运用的首要难题

二、当下不同的解释方法分类标准

第三节 解释方法的运用条件不明

一、解释方法运用的累积和冲突

二、不同解释方法运用位序的纠结

三、特定解释方法的运用标准模糊

第四节 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相互冲突

一、不同解释方法运用标准之间的冲突

二、方法冲突直接导致其运用缺乏现实可操作性

第三章 直面难题的法律解释规则

第一节 法律解释规则的概念

一、法律解释规则同法律规则具有本质区别

二、解释规则是解释方法的运用标准

三、解释规则是对解释技术的总结和凝练

第二节 法律解释规则的性质

一、法律解释规则性质的理论探讨

二、法律解释规则的原则属性决定其思维引导性质

三、法律解释方法运用中的思维型规则

第三节 两大法系的法律解释规则

一、我国的法律解释规则研究

二、国外的研究成果

第四节 法律解释规则的价值功能

一、法律解释规则是解决法律解释运用难题的关键

二、法律解释规则研究的理论价值

三、法律解释规则研究的实践价值

第四章 法律解释规则的现实生成

第一节 “权威生成”抑或“权力建构”

一、“权威生成”方式:通过司法判例客观形成和表达

二、“权力创设”方式:教义学思维下的主观建构

第二节 我国解释规则生成的现实基础

一、立法文本中的法律适用规则及其要求

二、司法解释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三、公报案例和指导性案例中的裁判要点、裁判方法

四、现行司法中有效的裁判经验和裁判方法

第三节 我国解释规则生成的“二元模式”

一、此模式融合了“权威生成”和“权力创设”两种方式

二、“双重”生成模式兼具法治的形式和实质要求

三、“双重”生成模式的两个方面仍有主次之分

四、双重生成模式理论对司法现实的指引

第五章 法律解释规则的司法运用

第一节 两种解释规则运用类型

一、形式意义上的解释规则运用

二、实质意义上的解释规则运用

第二节 基于实践的解释规则分类

第三节 作为运用条件的解释要求

第四节 解释规则的司法实践关注

一、基于教义学立场建构解释规则体系

二、解释规则体系要具有当下司法实践关注

第五节 我国解释规则的运用概况

第六章 文义解释规则的优位选择

第一节 文义解释优先规则理论

一、尊重文义是解释正当性的基础

二、理解文义时的解释规则诉求

第二节 文义解释优先规则的具体运用

一、文义是所有解释的首要出发点

二、文义解释优先规则的司法展现

三、我国解释实践中该规则的运用

第三节 文义解释优先规则的例外

一、文义解释优先规则并非绝对

二、例外运用的可能条件

三、例外运用的司法实践

第四节 确定不同“文义”的解释规则选择

一、几种常见的文义理解冲突

二、法定含义优先运用规则

三、法定含义优先的例外

四、区分普通含义和特定含义的“平义规则”

第七章 体系解释规则的基础地位

第一节 体系解释规则的运用条件

一、文义穷尽方可适用体系

二、逻辑要素优先价值要素

第二节 体系解释规则的具体要求

一、结合语境和上下文理解法律概念

二、客观把握法律文本的整体与部分

三、“同词同义”并不排除“同词异义”

四、每一法律语词均存在有效解释

第三节 广义的体系解释规则运用

一、法律规范冲突协调规则运用

二、例示规定解释规则运用

第八章 目的解释规则的实质导向

第一节 目的解释的价值补充功能

一、目的解释的导向价值

二、目的解释的运用情形

第二节 目的解释活动中的规则约制

一、目的解释过程中的后果考量

二、具体的目的解释运用条件

三、体系化的目的解释规则诉求

第三节 主观目的解释规则及其运用

一、立法本意优先解释

二、主观目的辅助文义和体系解释

三、面对重大瑕疵可僭越文义和体系

第四节 客观目的解释规则及其运用

一、文义理解忽视社会效果时选择客观目的

二、客观目的解释不得单独定案

三、法律原则运用必须具体明确

第九章 其他法律解释规则与运用

第一节 社会学解释及其解释规则

一、社会效果衡量要求下的社会学解释

二、社会学解释运用需考量的要素

三、社会学解释方法运用的标准与限度

第二节 被忽略的案例解释及其运用

一、司法裁判中的案例解释

二、案例解释方法如何运行

三、案例解释方法运用标准

结语 从“法律解释方法”到“法律解释规则”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走出法律解释的泥淖:法律解释规则理论与运用是2020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作者宋保振。

得书感谢您对《走出法律解释的泥淖:法律解释规则理论与运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法律与伦理(第5期) 电子书
本书市是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主办的集刊,本书是第五期。
法律与伦理(第6辑) 电子书
本书是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主办的集刊,本书是第六期。
法律与伦理(第1期) 电子书
本书市是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主办的集刊,本书是第一期。
行动中的劳动法律 电子书
以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为代表的劳动法律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分析影响劳动法律落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融资租赁法律实务20讲 电子书
常见问题·交易难点·应对方案监管合规·诉讼风险·实务建议